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2015-11-20 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符合年龄的特点与心理要求,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
他们必须是精神奋发、富有朝气、性格乐观,不会整天萎靡不振、心事重重;对人对事积极热情、情绪稳定;遇到挫折时不灰心,不消沉。
2、乐于学习和工作,并能努力奋斗争取自我发展。
他们必须是乐于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来,并获得成绩。他们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又反过来增加了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他们是不会把学习和工作当作负担的。他们将自我完善与发展视为一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3、具有完备的人格,全面地估价自己。
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现实、明确、完整的看法和评价,既承认自己的优点,也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性。他们能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因此表现得既自重又不自卑,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自觉地培养自己优秀的心理品质。
4、具有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地对待现实与挫折心理。
他们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了解现实对自己的要求,并能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在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时,能采取积极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遇到挫折或失败,也能乐观地面对,对前途充满热情和自信。
5、具有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心胸宽阔,与人为善
他们乐于与人交往,而且能和师长、同学、朋友建立正常和谐的关系。与人相处能持积极态度,富有同情心,能与人合作;言行处事,不卑不亢;既善于了解别人,自己也能被别人所了解。他们重视集体间的团结,珍惜同学间的友谊。
开学之初话学生心理
2016-09-02 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我们在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的同时,不应忽略孩子的心理成长。笔者在日常的心理门诊和教学工作中常遇中学生或小学生因学习障碍和情感、行为问题来求助。开学之初,将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分析一下,其目的在于让孩子们长知识的同时,心理也得以健康成长。
一、恐惧心理所致的逃学辍学。这些现象多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身上,他们中大多都胆小、性格内向,在家过分依恋父母。上学后,生活的空间变了,进而产生行为不适,这又加剧了孩子恐惧和焦虑心理。孩子为缓解和消除恐惧和焦虑只有采用幼稚的心理防御——即退缩机制来应对,表现在行为上就是逃学或辍学。老师除了耐心诱导、热情关怀外,还要找出行为不适应的方面,帮助他们在行为上适应学校的生活。当他们出现缺点和错误时,老师切不可急于纠正孩子的缺点而批评他们,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二、善对差生,切莫给他们贴“标签”。学生成绩差,这是家长和老师都不期望出现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对“差生”要善待,找找差的原因。是智力的原因还是行为不适应,或是生理上的原因。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上医院去测测智商,做个儿童行为适应评估,查查生理上有哪些问题。切不可轻意地给学生贴“笨蛋”、“蠢才”、“没出息”等等有伤孩子自尊心的“标签”,儿童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曾有人提出,全美若有17%的人有成就感则美国的国力可增强几倍,足见培养自尊心的重要。曾有一小学生成绩不好来就诊,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机灵可爱,经心理测评出“多动指数高”,原来患有轻度的“儿童多动症”。像这样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老师讲课、动作很多,老师批评,家长训斥都无济于事,只有找心理医生治好“多动症”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三、多鼓励,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去年的七月接诊一高二的女生,就诊的原因是不愿再读书。经约一小时的咨询了解到,因学习偏科而影响总成绩,害怕赶不上而不愿意上学。该生由初中升高中的成绩居中上水平,到高一成绩下降是缘于开学之初上某两门功课时,因一不是很难的问题请教老师,被老师奚落了一顿,从此该生学习上有难点不再问这两门课的老师,该门功课的难点越积越多,渐渐厌恶这两位老师,最终发展到厌恶这两门功课,成绩不好是必然的。高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心理发育的第二“断乳期”,此期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感脆弱,非常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现实中总认为他们长大了,很少人对这一心理期予以重视,给他们帮助。如若不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女生更易受到伤害。该女生正是自信心被她的老师奚落所挫伤,形成讨厌老师的心理障碍,渐渐泛化成老师所教的功课。有这样心理问题的学生为数不少,笔者曾对周围的孩子稍作了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这类心理问题。对他们要多鼓励少批评,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要吝惜张口可出的赞美之词,多尊重和关怀他们,这在心理学上谓之行为正强化。若能这样,他们的“心理断乳期”会顺利度过,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善于识别异常行为的本质心理。某校三年级一女生因偷盗屡教不改将被学校除
教师成长的六个顺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