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散步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对话、生生对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文中流露出的浓浓亲情和责任感,体会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真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加强朗读,品味清新朴实却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浓浓亲情。
2、体会课文结尾的深刻含义,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品读-品议
教学手段:班班通、投影仪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最真挚最无私的情感莫过于亲情。亲情虽然没有爱情那样浪漫瑰丽,却像小溪一样涓涓流淌,在平淡中见隽永。今天,让我们一起陪同作者莫怀戚去春天的田野散步,去感受这个身为人父、为人子女的中年人对家庭重任的承担,走进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去感受一家人的温馨与和谐。
二、检查预习:(班班通展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自己积累相关词语及生字)
分歧(qí)嫩芽(nèn) 霎时(shà) 拆散(chāi) 水波粼粼(lín)
2、理解词的意思。
各得其所: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安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听录音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基调
,理清线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找一二个学生概括
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积累字词,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请文章脉络,训练概括能力)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合作讨论)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明确:一个和美的家庭需要用心经营, 用责任来支撑,用爱来营造的!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朗读课文,师生互评。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下面我们就一起随同作者去品味文中这清新淡雅又饱含深情的语言美。
二、精读课文,研讨赏析,品味语言美:(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品读提示:⑴对称美⑵含蓄美⑶景物的烘托
《散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