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君子之道与现代职场人生之关联
文/钱锦国
众人皆知一句话:先做人,后做事。但若问到底怎么做人?也许就无人敢做正面回答了,或许是各凭感觉,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要弄清到底怎么做人,有资格告诉我们本真答案的人必须具备这样两条:一是自身对人生大道有着深邃的思考并且用终身来践行验证;二是这种自身奉行的人生大道还历经过后人持续的秉承和验证,也就是经受过历史的检验。同时具备这两条的,非孔子莫属。孔子“自十有五而志于学”,上溯2500年,历经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最终成为了集尧舜、王武周公智慧的大成者,开创了儒家学说。孔子毕其终身所创之儒学,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讲就是关乎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套标准,晚清大儒辜鸿铭先生则将其视作一套如何做人的“设计图纸”。确切地说,这套“标准”或“图纸”就是成就人生的君子之道。历史证明,君子之道不仅为孔子终身奉行,同时也被华夏子孙一代代承袭下来,从而经历了后一段2500年的验证。有鉴于此,要修习如何做人,除儒家之“君子之道”外,岂有他途?
再进一步说,“君子之道”不仅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之必修,更与职场人士之发展高度契合。儒者,术士之称,孔子开创之儒学直接就是关乎如何成就“君子儒”的学问。而古代之儒士亦可与当今之职场人士直接比照。古代之儒士乃封建贵族的最低一级,除少部分“食田”(即分与天地,收取税收)外,绝大多数是“食禄”者,即依靠自身掌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天子、诸侯、卿大夫家当差,吃工资饭。此种情形与当今职场人士依靠从学校习得的各门专业技艺到企业、政府部门工作、拿工资之状况相差无几。孔子当年也就是开办的类似当今之专业院校的私立学校,弟子们于孔门处修习技艺,谋求进身贵族阶层,得一职业,获一份谷禄为生。但若仅止于此,则孔子之儒学也并无多少伟大之处,也绝不可能为后世所继承。而这也正是孔子所痛批之“小人儒”(相当于现在的学点专业、找个工作、拿分工资、别无他求的职业儒),孔子曾告诫其弟子子夏:“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正如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在其专著《孔子传》中所言:“孔子之为学,乃从所习六艺中,探讨其意义所在,及其源流演变,与其是非得失之判,于是乃知所学中有道义。孔子之所谓君子儒,乃在其职业上能守道义,以明道行道为主。不合道则宁弃职而去。此乃孔子所传之儒学。自此以后,儒成一学派,为百家讲学之开先,乃不复是一职业矣。”
由此可知, 孔子之儒学,乃是于“六艺”中考其源流、探其意
老子智慧培训,老子智慧培训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