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考点
综述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形式为:
(1)从某一角度去分析一首诗;(2)通过分析修辞来分析表达技巧;
(3)通过分析表现手法来分析表达技巧。
复习
重点
,能用实例来说明这一概念的表达效果。,要注意其表达效果的“说明”部分,能够结合语境来分析说明。,要注意每种类型的概念及具体类型,结合所给示例来理解如何去分析表达效果。
复习
难点
。要学会常见表达方式的做题方法,特别是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要通过贴近诗句、合理想象和分析情感三个步骤去分析。。要注意常见修辞手法的分析方法,对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如比喻、对偶、借代、反问、比拟等要引起格外的注意。要通过点明概念、分析形成、说明效果和情感态度几个步骤来分析作答。。要注意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方法,对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如对比手法、情景关系、虚实关系、衬托等,应引起格外的注意。要通过点明概念、分析效果、联系背景和情感态度几个步骤来分析作答。
考查点二
修辞手法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
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赏析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赏析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
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赏析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赏析
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句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赏析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
篇;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双调·折桂令·怀古》)
赏析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句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赏析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例2] (2009·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借代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答:(1)既然问的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就要先点明。(2)具体分析两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在这里要点明借代的类型,并且说明是如何借代
鉴赏古代诗歌之表达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