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文选
左传
《左传》及其相关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传》或《春秋左氏传》,顾名思义,这部书是一位姓左的人为《春秋》所作的传。因此,我们首先谈一谈《春秋》。
《春秋》本是东周时期各载本国发生的大小事件,他们编写的历史书都叫“春秋”。不过除了鲁国的“春秋”以外,其它各国的“春秋”都没有保存下来。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春秋》据说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编写的“春秋”重新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它记载的历史始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截止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共计242年。
人们就把这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春秋》记载历史过于简略,而且也不完备,242年的历史只有18000多字,连这段历史的轮廓都没有很好地描画出来。于是又出现了对《春秋》作补充说明的三部书,这就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所谓“传”,是儒家用来解释经典的文字。《春秋》是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因此就把《春秋》称作“春秋经”,而用来补充说明“春秋经”的三部书则分别称作《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这三传实际上是《春秋经》的三种讲解本、传授本。“左”相传是指左丘明,“公羊”是指公羊高,“谷梁”是指谷梁赤,这是三位解说传授《春秋经》的人。
本来,经与传是分开的,不编在一起,古人叫做“别本单行”。到了西晋,杜预着《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春秋经》和《左传》按年编插在一起,从此《左传》与《春秋》就合在一起了。
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阐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所以历史史实的补充就很少,作为历史著作的价值远远不如《左传》。《左传》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全书18万字,远比《春秋》的内容丰富,加上文笔简练流畅,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因此自魏晋以来《左传》就压倒了《公羊》和《谷梁》二传。
关于《左传》的特点和价值,我们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左传》广泛记叙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斗争和变革,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料,是一部重要的、独立的历史著作。《春秋经》虽然也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但是因为记事太简略,所以影响远远比不上《左传》。
2、《左传》又是一部历史散文巨著,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左传》的作者有很高的语言修养,文笔简练,善于叙事和刻划人物;在处理复杂的历史材料方面,作者也表现出非凡的能力,特别是描写战争,作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写得井井有条。作者的许多外交辞令也写得极为出色,使我们切实地感受到古代汉语丰富的表现力。
总之,《左传》一书对后代的历史学、文学等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关于《左传》的注本,除了课本上提到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之外,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一书,可以参考。
郑伯克段于鄢
疏解:第一段
克:《说文》:“肩也。”
能够胜任此物谓之克。引申有:
→攻破,战胜;→制伏,抑制;→能够
初:《说文·刀部》:“始也。从衣从刀,裁衣之始也。”本文义:当初。
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武为公之谥号,姜为申国姓。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娶:《说文》:“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啎。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
郑伯克段于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