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人街咖啡店里
胡廷武,出生于滇南的一个小镇。在他的作品里,他把这个小镇称为白马镇,而这个地点实际上是马关县城。他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直到进入青年,同时在那里萌发了他的梦想、幸福和苦难。这个人崇尚澹泊知足的生活哲学,以为人生的幸福存在于简单朴素的场景之中。好朋友不分老幼,受惠于人知道感恩,种瓜得豆能淡然处之。他有两句诗说:“果蔬新雅好,酒肉旧狂风。”这说明他过去喜欢与朋友一起喝酒,并不时豪饮,现在正有意培养对于绿色食品的兴趣。作文则不大在乎文体,喜欢自然、随意、率尔的文风。著有《秀山的魅力》、《梧庐随笔》、《文学闲话》、《九听》、《回到西双版纳》、《行云》等书。作品《云南的山》曾获十月文学奖,《九听》获云南省第五届文艺创作一等奖。他早就过了60岁了,但依然幼稚,并且对于写作痴心不改,以为自己在《九听》之后,还会写出更好的东西。
一道屏风似的苍山,一块碧玉似的洱海,在山海之间,沃野千里,春风浩荡。这是大理在整体上给我的印象。我相信,这也是为南诏先民们所感动的大气象,否则,他们也不会把王城从巍山迁到大理来了。
三十多年前,我在洱海里游过泳,那水是冰清玉洁的。三年多以前,我又登了一次苍山,在它山腰上的那一带森林里漫步,我曾说这里是散步的天堂。其他的一些印象是从朋友的作品中获得的,其中有吴然的《清碧溪》。当我想起大理苍山时,我的想象中就会出现一股清凉的泉水,从山上一路奔跑下来,我不知道是游历所得,还是源自吴然的清碧溪?
很多年前,大理的朋友煮鱼招待我,他们放了许多佐料,把一条大鱼在一只大锅里煮了四十分钟,这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鱼。我还爱吃大理的喜州粑粑,酥皮,玫瑰糖馅;吃的时候,肚子说,我装不下了,可是嘴说,我还想再吃一点。我现在爱喝大理洋人街的咖啡,其中况味,我已经写在小说《在洋人街咖啡店里》了。我多么地希望这些大理美食的味道永远不变,像那些真诚无私的友谊一样地恒久……
我对大理的印象是零碎的。我没有系统地研究过大理的历史,但我知道这里曾经是臣属于唐宋中央政府的、古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政权中心,而现在成为旅游胜地的大理古城,则是“两朝故都”。在我的书里,多次涉及到大理的历史。我在一篇写云南驿的散文里说“当我们在公路边上停了车,走近这个小镇的时候,不知不觉间,我们的步履变得小心而谦逊,就像是来拜谒一位年迈的、久负盛名的英雄。”我每次到大理古城,也是这样的感觉。
1
如果是到滇西闲逛,那么大理古城的洋人街,是一个值得留连的地方。
2009年岁末,我跟我的几个朋友羊光、陈玉、赵咪在丽江游览了几天,然后在一天下午,从丽江赶往大理古城,到下时,已经是夜间9点。我们又饿又困,本该在宾馆简单地吃一点东西,然后休息,但是因为同行的朋友们知道我对于咖啡的爱好,知道我不论是在异乡何处,总要去寻找咖啡店,又有在丽江跟我一起泡咖啡店的经验,所以就迁就我,直接把车开到洋人街来了。我们将在这里解决晚饭,然后喝咖啡。
洋人街真是一个特殊的所在,在一般的餐馆和商店已经准备打烊的时候,这里却正在进入消费的高潮。比肩接踵的人流,摩擦出嗡嗡的声音,缓慢地蠕动着,远远看去,像一堆从苍山上滚落下来的五颜六色的石头。这条过去叫护国路的、不足1000米的小街,从上世纪80年代起,更名为洋人街,但依然是中式房子,古色古香,中国风味十足。这里的灯光是亮得最早,却是熄得最晚的,从下午六七点钟开始,一直到夜间两三点,这条街上一直灯火通明,要是在飞机上往下看,它一定很像一小段银河,只是没有银河宽阔。街道两边开设着各式各样的商铺,有卖风味小吃、卖珠宝、卖中国古董的,也有卖妇女们戴在手上和脖子上的各种挂饰、卖中国字画或油画的,还有卖服装、卖大理白族蜡染和扎染服饰、卖刺绣品的,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据说,有人偶然在洋人街淘到了稀世文物。还传说,有人在这里花500元人民币买到一幅油画,画的是三个唱歌的人,两个男的一个女的,他们的长相一模一样,穿的一模一样,连张开的嘴巴也一样大,脸是红的,衣服是灰的。十年之后,那个画家出了名,这幅画的价值涨了1000倍。
当然在洋人街上,最多的还是咖啡店,几乎隔几步就有一家,有时一连几家都是。虽然有的叫咖啡店,有的称为酒吧,其实都是一样的:一块木头的或是金属的招牌,厅堂里经常客人爆满,连门外的屋檐下也摆着桌子,坐满客人。店里主要售卖咖啡、啤酒和各式饮料,当然也出售风味小吃、糕点或是炒饭。一般中国人喜欢坐进屋子里,而外国人似乎更爱坐在屋檐下。中国人由于好客同时好面子,往往一点就是一桌子吃的喝的;而外国人面前,往往只摆着一杯咖啡或者饮料。中国人的桌子上一般都很热闹,他们高声地说话,哈哈大笑;而外国人嗓子不嘹亮,他们一般是轻声细语地聊天,要是一个人的话,他们多半会像一个思想者一样地沉思,使人怀疑他是来自
在洋人街咖啡店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