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名人之乡
我国有许多丛书是以地名集的,如《豫章丛书》、《四明丛书》、《畿辅丛书》之类,乃地方文献之类辑。地方人士,重视乡邦文化传统,故常有此种文献付梓,既便外人研究,亦可令本地后生闻风继起,功效是极大的。与此相呼应的,是对乡贤前辈的追思纪念,或建祠庙、或刊刻遗集、或流传其嘉言懿行以供景慕,也都是极为可贵的。
近年大陆各地表彰文化名人,即有此等古风。把本乡旧有的文化名人发掘表扬出来,作为地方的“名片”,不唯可供外地人认知那是个什么地方,还可使地方政经发展有个文化支撑,故是各级地方政府所乐于采用之方法。
但作为地方营销策略之一环,此举当然也不乏争议。
例如古代一位名流,既然是名流,必然不会困居乡里,而是要行走四方的。于是老家固然可以打他的旗号,他做官、办学或经营事业最久最成功之处自然也不能说就不可以挂他的招牌。如此一来,名人效应被分散了,效益不免减色。
像四川眉州当然是东坡故里,但杭州西湖也可以建东坡纪念馆,陕西凤翔、湖北赤壁,乃至海南岛等地亦无不可祀东坡。
利用名人,如此泛滥,某些地方可能就不乐意了。近来四川江油跟湖北争论谁才配称为李白故里,即由于此。
又,名人虽然有名,但年里难考者依旧不少。如老子、西施,考证起来,就有几个地方都争说那正是我们这儿的人,闹得不太愉快;更莫讲伏羲、神农、黄帝、女娲等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了。现在各地祭黄帝、祭伏羲、祭炎帝、祭神农,都办得隆重盛大,所费不赀,彼此竞争着话语权;可是天晓得这些上古圣哲都生在什么地方。须知:伏羲女娲古代还有传说是半人半蛇的呢,焉能确知其生卒与地望?此类争夺文化名人之风,深为有识者所不满,即由于此。
何况还更有小说中人物,如孙悟空,竟也有省市偏要说他就生在咱们这儿,咱们这儿就有一座山一个洞,分明即如花果山、水帘洞一般,你说该怎么办?
标榜文化名人之目的,既在于营销地方,当然又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希望可藉此以广招徕,例如促进观光旅游之类。可是这即不免染上若干铜臭味,使得谈文化、讲名人无非以之为工具,盼能招商引资,吸引人潮,并非真正意在发扬文化。这亦常为有识者所诟病,视为歪风。
我们要宏阐文化,尊敬名人,却尊之不以其道,当然是不对的。但太史公说得好:“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者也”。一味排斥批评,于事无补(因为各地仍会继续这样做下去),也非与人为善之法。适当的办法,应是调适而上遂之,令其渐入于道,弄假成真。
例如江西金溪,辖属抚州。抚州即从前之临川,是出王安石、汤显祖的地方。金溪更是陆象山的老家,宋元明诸朝人文鼎盛、文化发达,自不在话下。故此地号称才子书香之乡,因为旧时刻书业也极发达。顶着这个名号,近日戮力建设,在金溪建象山公园、修仰山书院、命名象山大道、办象山学术研讨会,全力打造象山故里。
这些都是对的。地方政府能有此见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以为地方建设之标的,值得嘉赏。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仅偏于硬件及形象,缺乏内涵。
内涵是什么呢?才子书香之乡,如今还有书香吗?没有出版社,亦无图书销售物流中心。因为读书人口甚少,属农业县市,人数仅三十余万,又无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故亦少文化人和学者专家。缺少了这些,象山故里、才子书香之乡自然只是一句空话。仰山书院虽修得清饬,但谁在那儿讲学论道呢?
不是金溪一地如此,全国各
打造文化名人之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