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岸手机出版发展与比较.doc浅谈:两岸手机出版发展与比较
手机从第一代的模拟电话“大哥大”、到第二代有短信语音功能的数字电话、再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手机,手机功能从单纯的语音通讯,进化到多媒体信息传递与分享;手机已不再是手机,而是具有视讯、上网等功能的行动媒体,因此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手机比报纸互动实时、比电视方便携带、比计算机价廉普及,这些优势让它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一、小小手机大大商机
NIC)发布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普及率达47%;,约为总用户的18%。就在2007年,大陆手机上网的用户数总量只有5000多万,仅仅一年的时间,成长率就超过100%。
台湾根据“通讯传播委员会(NCC)”所公布的数据,2008年第四季,手机用户数为2541万,%,开通行动上网功能的用户数达到1530万户(),%;也就是说,已经有六成的门号开始使用行动加值服务。
图1直观地呈现了两岸手机使用的概况。大陆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手机用户,台湾地区则拥有领先全球的手机普及率,这些都为各式各样的手机加值服务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与无限的商机,例如:图像、音乐、网页浏览、电话会议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手机出版品亦是其一。
二、方寸之间百花齐放
1992年,英国电信运营商为了解决手机通话费过高的问题,推出廉价的文本简讯/短信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1995年台湾、1998年大陆陆续开通手机短信服务,手机使用进入2G时代,今天看来,这就是手机出版的第一步。一则SMS大约与1秒钟的语音通讯所占用的空间相当,所以通讯费用十分便宜,但一则SMS的内容最多只有160个位,还要加上其他相关讯息,所以“七十个字”是一则中文短讯的限制。这七十个字又能呈现什么样的内容呢?
大陆最有名的手机小说,当推千夫长2004年出版的《城外》。这部连载小说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部连载手机小说”,以每70字为一篇共60篇,含标点符号总共才4200字;竟以18万元(rmb)的高价,将大陆地区的短讯(SMS)、手机上网(WAP)和语音(IVR)等版本的版权,卖断给了无线增值运营商华友世纪通讯公司。打铁趁热,2005年作者推出第二部手机短信小说《城内》,同样的被北京阿尔玛通讯公司率先以18万(rmb)价格买断上述版权。也就是说用户可以短信形式、手机上网、手机接听等方式欣赏这部作品。
台湾第一部短讯作品,是以《春水堂阿贵》FLASH而声名大噪的作家黄玄所写的《距离》。这部作品于2004年11月在两岸同步推出,一般认为它涵盖了手机文学必备的三大特点:以手机为载体、内容与手机有关、能够产生实时互动,因此也被誉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不过台湾地区其他的手机作品似乎没有这么好的机运与行情。例如:歌词创作者方文山,周杰伦唱红的《东风破》、《黄金甲》、《不能说的秘密》、《兰亭序》等都是他的作品,可以想见请他写歌词的酬劳一定不低;还有畅销书作家吴若权,他是各大书店排行榜上的常胜军,版酬收入自然也相当
浅谈:两岸手机出版发展与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