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边城――沧源
记不清我是第几次走进这座玲珑剔透的边境小城了。每次进入这座边城,它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与一次的感觉不同,一回与一回的印象各异。
说秘境,是因为云南临沧有“最后的秘境”之称;说边城,是因为它与异国缅甸山水相连。
小城坐拥雄性的山、柔性的水,理性的建筑、人性的环境。看那山,或连绵起伏,或异峰突起。平缓处,碧色层叠,薄雾轻纱;陡峭处,石崖嶙峋,鹰翔悬空,活脱脱一幅绝妙的风景画。瞧那水,或溪流小河,或高原湖泊。是溪流便涓涓,是小河便潺潺,无论溪流还是小河,都清凌凌,闪亮亮,掬一捧即可饮,舀一桶即可存,因为那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天然活性山泉水。小城里的建筑并不高,最高也不过五六层,但很有特点,每一幢楼房都有少数民族图腾崇拜的元素,或崖画,或木鼓,或葫芦,或象征财富和权力的牛头桩,都能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看得到。住在小城里的人不多,车也很少,所以一条条街道都显得很宽敞。走在街上,视线开阔,没有压抑感,没有大城市里那种高楼大厦林立、广告条幅横陈的拥挤和不安。小城里的绿化搞得很好,人行道上地砖平整,公共设施齐备,是一座洁净、漂亮的边境城市。
小城里的人开朗豁达,热情好客。他们的热情,绝对不是甜言蜜语的胡乱忽悠。论语言表达,他们稍逊一筹,可论实际行动,却是实实在在的民族本色。饭桌上,他们不会给你添饭夹菜,惟恐给你添的是你不喜欢吃的那一种。在他们看来,摆在桌子上的食品都是奉献给客人的,只要你喜欢吃,大可不必计较吃相雅与不雅,可以用手抓,也可以用牙紧咬再用手使劲撕扯,没有人会笑话你,你觉得怎样舒服、怎样过瘾就怎样操作。席间,让你抵挡不了的是阿佤人那种甜甜的、醇醇的水酒。阿佤人每酒必歌,他们端起酒杯先向不同的方位滴三滴,往空中泼洒意为敬天,向大地泼洒表示敬地,从左往右的弧形泼洒是在敬祖先。敬完天地和祖先,就开始敬客人。你可千万别小看那些不善言辞、看似木讷的阿佤人,他们唱着酒歌来敬酒的时候,你才会信服什么叫作
“会喝水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的美誉。
餐桌上,样样都是美味,小则山茅野菜拼配的绿色家宴,树上采的树头菜、沟边割的水芹菜、地里拔的萝卜菜、山上捡的鲜蘑菇,盘盘活新鲜,碗碗原生态;大则精心烹调的佤王宴,高峰牛排、山地黑肉鸡、小河鲜鱼生等等,让你越吃越有食欲,越吃越想吃。
绵绵细雨中的小城是最具诗意的。远看丝丝细雨中的小城,犹如刚吐白丝的蚕茧,薄雾轻纱,朦朦胧胧。一阵太阳雨过后,山与天相连的地方就会出现迷人的彩虹。彩虹下绽开的是一朵朵艳丽迷人的伞花,伞花下,或是恋人勾着手,或是少妇背着娃,悠悠然,急匆匆,那情景生动别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原以为小城一直是很宁静的,没有大城市那种人声浮华,没有过多车辆产生的嘈杂,没有大工厂里的机器轰鸣,更没有飞机、火车刺耳的鸣笛。可去年的一次旅行,却让我领略了边境小城的热闹和狂欢。
那一次置身小城,正好遇上小城里欢度“摸你黑”狂欢节。
快要进城的时候,我就看见很多人在路边互相追逐,他们手上沾满黑色涂料往别人身上摸,连露在外面的手臂也不放过,有的人已经被摸得面目全非了。这些人一边追,一边还“喔、喔、喔、喔”地喊。他们追着、喊着、乱摸着,黑着、笑着、快活着。摸完了,这些被摸黑了的人们就不分男女、老少地跳进河里,互相嬉戏,相互泼水,顿
秘境边城――沧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