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的向隽殊
中国有一批电影译制演员,向隽殊是佼佼者。她的声音,在上个世纪,几乎每十年,就让中国银幕重重震撼一次。
2009年8月6日,青岛。
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扬,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第12届金凤凰奖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我承担的任务是主持向隽殊等十位75岁以上的老艺术家获得特殊荣誉奖这一环节。当观众们为牛?? 、陶玉玲、张勇手等登台领奖的前辈们起立鼓掌时,许多人在问:“向隽殊老师怎么没来?”
其实,颁奖礼之前,我把向老师获奖的信息告诉了她,老人家听说十位获奖者中只有她一人是配音演员时,既激动又感慨,她说她一定会亲自去领奖。谁知,临行前,84岁的老人又患重感冒躺下了。她说,其实挣扎着也能去,可她怕把病菌传染给别人。
老一辈的电影人都是这样,都有些大公无私的精神。特别是向隽殊,熟悉她的人都了解她,总是先替他人着想,这似乎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中国有一批电影译制演员,他们用台词塑造人物,把世界各个角落的故事演绎得让人铭心刻骨,永生难忘。这些艺术家中,向隽殊是佼佼者。她的声音,在上个世纪,几乎每十年,就让中国银幕重重震撼一次。
印度影片《流浪者》中那个热情得像一团烈火的富家小姐丽达、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中那个凄美得像一剪寒梅的穷苦少女花妮、美国影片《蝴蝶梦》中那个纯真得像一块碧玉的痴情女子……撼动过多少青春少年的赤诚心灵,催落过多少中国观众的悲情泪水!
我们常说是看着前辈艺术家的电影长大的。借用这句话,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听着向隽殊们的声音长大的。
向老师的声音,用甜美、迷人、动听等词来形容我觉得都不够准确。我以为好的声音是从心中淌出的,是用情怀酿造的。一句话,她的声音透着真、善、美!
向老师很真实。银幕背后的她一向不爱出头露面,不会巧语修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均去过长影视察,厂里每次都安排有影响的创作人员和著名艺术家被接见。多年来,由于她杰出的配音艺术,她曾获得过国家的多次奖项,面对荣誉,向老师一直都很低调,很谦逊,从不张扬,不夸耀于人。
向老师的先生苏云曾是长影厂厂长、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说起苏云,我忽然想起一件事,1996年冬,首批170位基金会理事名单宣布的年会上,我作为特邀代表发言,初生牛犊,无所顾忌,斗胆直言基金会要换思想,与时俱进,靠老头老太老办法肯定不行。一言既出,四座皆惊,有人提醒我,你小子说话没谱儿,别把老厂长气疯了。我一听,真有些后悔。可第二天会上,张瑞芳老师站起来高声说:我建议,基金会应该多用年轻人,江平就可以增补当理事,你们有没有意见?大伙说,好哇,没意见。得,鼓掌通过。我纳闷,这理事名单可是广电部领导圈定的,怎么说增补就增补呢?事后,我找向老师聊起此事,她笑着说:老苏不但没生你的气,还特别欣赏你昨天放的
“炮”。我终于悟出了,今天瑞芳老师在会上的建议,正是代表着苏云会长和老艺术家们的态度啊!
就这样,我成了电影基金会唯一的没有报上级批准而由数百会员鼓掌通过的第171名理事。
既当理事,苏
幕后的向隽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