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猫鼬 围捕眼镜蛇的沙漠教育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猫鼬围捕眼镜蛇的沙漠教育家
猫鼬这个名字有明显的误导性,因为这种小型哺乳动物既不是猫也不是鼬。它不属于猫科,甚至连远亲都算不上;也不属于鼬科,与黄鼠狼、水貂等鼬科有很大区别。其实,猫鼬属于?B科中的细尾?B属,学名为狐?B。它体态小巧、精明机灵,惹人怜爱。在迪斯尼风靡全球的动画电影《狮子王》中,那个活跃、聪明、动作敏捷的配角丁满,便是一只猫鼬。
猫鼬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身长30厘米,体重仅700余克。它们生活在非洲大陆最炎热、最干旱的地区――非洲中南部的卡拉哈迪沙漠。这个干涸之地曾拥有广阔无垠的河流和湖泊,但千万年气候的变化,让山地草原变成锈色的沙漠荒地。看起来非常弱小的猫鼬,却是不折不扣的肉食性动物,而且能在卡拉哈迪沙漠这样极度严酷的环境里“安居乐业”,它们靠的是什么本领呢?

腹部是块“太阳能吸收板”爬树能手却不会下树

猫鼬的眼睛周围有黑色圈纹,看起来就像戴着一副墨镜,事实上,这些圈纹的确起到了墨镜的效果,使它们能在艳阳高照时仍能清晰地看到事物,甚至还能直视太阳。这使得猫鼬能及时发现天敌――也就是在各种猛禽入侵的时候,获得更多逃离的时间。猫鼬的耳朵可以闭合,这使它们在挖洞的时候不用担心沙子会进入到耳朵里。它们的尾巴又细又长,当它站立时,尾巴竖着作为支撑,和两条腿共同构成
“三脚架”,双手贴在胸前,一幅憨态可掬的模样。
猫鼬的背部有平行的条纹,但在腹部只有稀疏的体毛,并露出黑色的皮肤。可不能小瞧了这一小块皮肤,它是动物界罕有的“太阳能吸收板”。白天,猫鼬时常用双脚及尾巴站立,一方面是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另一方面就是利用腹部的皮肤去吸收太阳的热量。夜晚,沙漠的气温骤降,猫鼬就利用腹部存储的能量保暖。每天一大早起来,它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迎接阳光,充填能量。
猫鼬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一个族群通常由5~40只猫鼬组成,它们分工明确,雌性共同抚养族群的后代,而成年雄性则负责挖洞、觅食和保卫家庭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族群随时都会有“哨兵”站岗。“哨兵”会爬上枝头,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站立的哨兵只有头在转动,准确得像雷达,它们忍受着骄阳、饥饿、风沙,时刻保持着警惕,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令人捧腹的是,猫鼬都是爬树能手,但是却不能从树上顺当地下来,不是滚落,就是翻跟斗,或是下滑,最惨的是直接摔下来――这使得它们的身上伤痕累累。
一旦哨兵发现风吹草动,就用鸣叫发出警示。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猫鼬的叫声并不是单纯的“警铃”。它们有着惊人的词汇量,能够表达复杂的思想,彼此能够很好地交流,例如,小声的咕咕声表示一起活动;咆哮声表示有进攻性危险;咯咯声是一种责骂声;清晰的拖长叫声表示有猛禽“空袭”;哇哇的叫声表明地面有食肉动物来袭……俨然一套自成体系的“猫鼬语”。
猫鼬在围猎时前后呼应,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俨然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围斗眼镜蛇时,猫鼬将团队合作发挥得淋漓尽致。
与其他?B科动物一样,猫鼬的血液“五毒不侵”,这让它们可以无惧蝎子、毒蛇的攻击,即使是在沙漠里横行霸道的眼镜蛇,都对猫鼬无可奈何。和蛇?B等?B科动物单枪匹马搞定眼镜蛇不同,猫鼬一般会群起而攻之。处于攻击状态的眼镜蛇,会竖立起前半身,颈部膨胀变大,并发出呼呼的声音,显得十分凶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猫鼬会一直与眼镜蛇保持距离,眼睛注视着对手

猫鼬 围捕眼镜蛇的沙漠教育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