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拍《海鹰》:一路啼笑皆非
我们上艇后即全速行驶,时间不长,就有人开始晕船了,大部分人晕船都是呕吐,可有人晕船却是跑肚。
那还是1968年的夏天,混乱的“文革”正值鼎盛阶段,江青突然下令:《海鹰》这部电影要重拍。下面不敢违抗,摄制组马上成立,随后即启程赴东南沿海去采访、下生活、选择外景地,路线是:浙江的舟山群岛――福建的三都澳――海南岛的榆林等地。
然而行路难,当时到处都乱哄哄的,公路、铁路上拥满了造反派和串联的“红卫兵”,还有武斗的现象。
在舟山群岛,我们采访了快艇六支队政委,原击沉蒋军军舰的175艇艇长张逸民同志(《海鹰》中的张敏就是以他为原型设计的)。之后我们又来到福建准备去三都澳,然而这里的造反派武斗凶悍开枪打炮,公路、铁路运输一度停滞,去“三都澳”成了问题,有人建议乘军车去,但被告知不行!因为造反派无法无天,公然抢劫军队的武器、车辆,及其他器械,乘车出去很不安全。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幸而东海舰队相助,说是可以出动两条鱼雷快艇从海上送我们过去,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两条鱼雷艇,一条是前苏联的K型艇,一条是刚装备部队的国产新型水翼艇,我被分配在水翼艇上。水翼艇马力强大,有三台主机,全部启动时,艇身就会被水翼抬出水平面,因为减小了船体与水面的摩擦阻力,所以速度飞快。我们上艇后即全速行驶,时间不长,就有人开始晕船了,大部分人晕船都是呕吐,可有人晕船却是跑肚,艇上又没有洗手间,于是两个水兵只好在艇尾拉着那位同志,同时快艇减速以便他解决问题,当时的场面让大家既想笑,同时心又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在大海上因为此事生出个闪失来。
结束了在三都澳的工作后,我们再换乘军舰去海南岛的榆林港。这里的秩序相比福建等地要好点,但对敌斗争的形势比较紧张,在我们去前不久,美国的“企业号”航母一度就停在榆林港外海很近的海面上炫耀武力,来回游弋挑衅,甚至都可听到舰上喇叭里放出来的噪杂乐曲,霸道、癞皮得令人怒不可遏。当时我军是作了动手的准备的――即使花最大的代价,也要重创它。然而一切准备就绪后,它却无声无息地开走了。在榆林的采访考察结束后,我们把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外景地就定在了榆林基地的陵水军用机场,拍摄工作随后展开。
然而拍摄工作却不顺利。
那天在陵水河入海口对岸的大沙滩上拍戏时,在河另一边待命的刘之祥同志不慎失足落水,此前他刚从越南前线回来不久,炮火硝烟里都闯过来的人,却不幸在拍摄时牺牲,追悼会上我们的心里都非常难过。又数日后的一天晚上,摄制组乘汽车从拍摄地点回驻地时,与一辆卡车迎面相遇,两车躲避不及,剧组的十几个人都被甩到了公路下,有的同志血流满面,有的同志骨折,车上一架半导体被甩得斜插在沙丘上时,还在闷声闷气的播放着样板戏《红灯记》的唱段,“……时令不好,风雨来的骤”,令人哭笑不得。
连续两次意外事故,大家的情绪低落极了。
又是一个去海上拍摄的工作日,我们乘军舰出海,至中午时工作得很顺利!为了更好的拍摄,摄制组让军舰迎着阳光往更远处再航行一段时间(这个方向正是南越岘港方向)。舰长沉吟了一下,答应了组里的要求,之后我们又开始埋头工作,直到太阳开始落山,才掉头返航。因为当天的工作超额完成,又很顺利,所以大家都很高兴,然而当军舰进港泊靠时,我发现不对劲,因为接港的人里有不少是基地领导,又个个
重拍《海鹰》:一路啼笑皆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