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12
1
把握机遇转型发展: 建设高水平应用工程大学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龚放
2015年12月18日南京工程学院
2018/2/12
2
一把握趋势
知识生产模式2呼唤科研转型
二“拐点”来临:
生源紧缩“倒逼”转型
三建设应用科技大学:
国家引导高等教育战略性调整
一把握趋势
知识生产模式2呼唤科研转型
2018/2/12
3
知识生产模式是由英国学者迈克尔、吉本斯等人在1994年出版的《知识生产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来的。吉本斯等人认为,整个知识的生产系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在“我们熟知的知识生产模式之外,正在浮现的出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影响十分广泛,不仅影响生产什么知识、还影响知识如何生产,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显著转移、知识探索所置身的情境、知识组织的方式、知识的奖励体制、知识的质量监控机制等等。”
2018/2/12
4
知识生产模式1大体等同于科学,其认知和规范是以牛顿学说所确立的典范进行知识传播,并确保能遵循良好的科学实践。知识生产是在一种学科的、规范的术语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中进行,以追求学科的认知为目的,遵循认知和社会的学术研究规范,并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化职业行为。
2018/2/12
5
知识生产模式2是相对于知识生产模式1而言的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它是在应用环境中、面向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是跨学科的、异质性的、强调社会问责和质量评价的。
在这种模式中的知识生产已经突破大学的范围,可以同时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究中心和工业实验室进行;知识更易于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研究人员更加具有流动性,研究组织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2018/2/12
6
2018/2/12
7
知识生产模式1是指一种“由学术兴趣主导、基于学科的、由同质性的机构进行研究的、等级制的知识生产方式”,相当于传统的科学研究。
知识生产模式2是“在应用的语境中、由新的知识生产组织来实施、由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及学者与校外其他知识工作者的互动、交叉和协同产生的创新的知识的科学研究过程。”
模式2的知识生产不仅关注科学的认知过程,还更关注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模式2中的基础与应用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来回往复不间断地运动的;因此模式2的知识生产还是一个社会利益反复平衡与博弈的过程。
这一理论契合了当今社会知识生产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对当代知识生产活动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广泛认同并引起了深入研究。
2018/2/12
8
2018/2/12
9
知识生产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我国政府提出“2011计划”,抓住了大学科研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其根本目的一方面是满足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引领高校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变革、在为国家战略和民生大计发展服务中追求卓越。
兴趣导向→学科导向→问题导向;
学者个人→学科共同体→官产学研协同创新
论文、理论→对策建议、新技术、新产业
“2011计划”
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最早提出计划构想。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4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
2018/2/12
10
皖西宾馆财务部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