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 XX 市社会经济由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是 XX 市全力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重要阶段, 也是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 建设文化强市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XX 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XX 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 XX 市围绕建设 XX 生态型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 以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均衡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 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到改善民生的高度, 各项文化工作快速发展。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和文化大市建设行动纲领(2010 年后为XX 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年度行动计划), 推动全市文化持续快速发展。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截至“十二五”期末, 全市建成市县两级文化馆 8 个、公共图书馆 8 个、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 28 个、剧院(电影院) 19 家, 建成特色文化镇 23 个, 村级文化中心(室) 1013 个。持续开展“双百双千双万”活动, 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工程, 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繁荣文艺精品创作,XX 批精品力作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市场持续繁荣,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投入
逐年增加, 文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 随着形势的发展, 文化建设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文化兴市”战略的确立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化作为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和城市转型发展的原动力需要实现新的创新和突破。
二是全方位、高标准的城乡一体使得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入高质期, 对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在数量、质量、品种等方面都有新的提升。三是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任务十分紧迫。四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深刻, 新媒体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融入科技发展潮流, 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创新的要求更加迫切。五是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 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日趋复杂, 加快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的任务更加繁重。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不断增强文化自觉, 进一步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投身文化建设, 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措施, 推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进一步推动 XX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高举中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文化兴市”战略,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 大力推进“三体系一名城”建设, 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 一手抓文化产业, 着力培育创新型文化, 大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 XX 文化软实力, 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 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继续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努力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 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坚持转型发展。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从重文化硬件建设向硬件与软件并重转变, 从重文化遗产保护向保护与利用并重转变, 从重文化交流向文化交流与文化外贸并重转变。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与结构, 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并最终成为 XX 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支撑。--坚持传承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创新管理思路,提高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