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越来越自由,加快;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短期资本的重要;国内资本与国际短期资本连接更紧密。金融危机的实例表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加入WTO,国际资本尤其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选择合适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会减轻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浮动汇率制,近期目标和现实选择是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关键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汇率制度选择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
米德冲突。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1951年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而不能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来调节外部均衡。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难以兼顾的情形,这一现象被称作“米徳冲突”。一国若是想保持固定汇率制度,它就必须ssbbww. c om实施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尤其是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来达到衡这一外部目标。因此. com,“米德冲突”也称为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之间的“二元冲突”。“米徳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流动与固定汇率制度的矛盾。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不可能bbww. com存在的,资本的自由流动会最终冲垮固定汇率制度。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20世纪60年代初期,蒙代尔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后来,经过ssbbww弗莱明和其他经济学家的补充和完善,演变成为现在dd dtt. com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利率↓→资金迅速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本币迅速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售出外汇购买本币→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基础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抵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资本迅速流出→本币立即贬值→净出口↑。因此. com,M-F模型的一个重要: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在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况8 tt t 8. com下,如果8 tt 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如果8 tt 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三元悖论”又称克鲁格曼“不可能”,是保罗·克鲁格曼在1999年提出的的,指的是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固定汇率、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之间存在“不可能”,即一国只能同时ssbbww. com实现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而不能同时ssbbww. com实现三个。“不可能”概括了开放经济体三难选择的不同的政策组合模式。第一种组合:资本市场完全8 t tt8. com开放和实行固定汇率制,本国的货币政策将趋于无效。第二种组合:货币政策独立并实施固定汇率制,当局严格限制资本的国际流动。第三种组合:货币政策独立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当局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货币替代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ssbbww出现代论的分析结果表明,如果8 tt 两国间货币存在着替代性,那么8ttt8不仅在固定汇率下,即使是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其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无法实现。所以8ttt8,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