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应用.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主题图应用研究”课题
之教学应用心得总结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应用是新教材中一大创新,其生动活泼的情境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其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同时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但是“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有时令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给教师的教学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本文认为首先要走进主题图,深入地挖掘主题图中的内涵,理解主题图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创新思维,跳出主题图,化静为动、删繁就简、有机补充。从而化难为易,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主题图理解创新内涵
现状和问题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色彩斑斓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计,不但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教室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题图已经走进数学课堂被越来越越多的教师所接受。
然而,教师对主题图的真谛理解不够,功能价值认识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主题图的使用停留在表层与浅层上,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度加工。使得主题图很难真正融入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难扎根于课堂,而是浮于课堂表面。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使用形式片面化
大部分的老师把主题图当“情境图”来使用,仅仅是起到导课的作用。在课的开始阶段呈现给学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求发现图中所蕴含的新知识进入新课的学习,而本节课后续的学习和主题情境完全脱钩。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主题情境展开以后,刚把思维进入到情境中,生动有趣的情境便结束了,时间一长,使得学生对主题图不在感到生动有趣。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故事里的事,是也不是,不是也是”。
第二、呈现的方式片面化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确实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于是上课时我们总习惯于把教科书在实物投影仪上一摆,然后就开始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实践证明,教材中的主题图多是结论式的呈现,相当一部分主题图缺少动态过程。图意是学生直接阅读文字信息获得的,丢失了必要的观察、理解过程,即便是老师问题设计中有所体现,如:通过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似乎教师体现了过程性教学、问题意识等观念……但是从学生的反馈中明显看出,学生只盯在图中的文字部分,学生的观察、发现,变成了寻找“题”中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变成了寻找“所求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无形中增加了困难,由过去传统教学的分析文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演变成分板图画中的数量关系,又一次形成了新课程下的程式化。久而久之,学生已经对这种
片面的呈现方式变得麻木,对他们而言主题图不过是看图说话,也与作业本上的一道道数学题目没什么区别。原本活泼生动的场景也变得枯燥乏味。
第三、选择途径片面化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正因为如此,多数教师认为主题图形式新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没必要做再处理,还是在教教材,不是在用教材教。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同一学段的不学生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