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县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一节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青海省乐都县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项目主管单位:青海省农牧厅
四、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青海省乐都县农业局
莫致庆(局长)
五、项目建设单位及法定代表人:乐都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
李存业(主任农艺师)
六、建设地点:乐都县深沟园艺场
七、建设期限:一年,2006年6月—2007年5月。
八、建设规模及内容
新建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一处,其中新建五联栋育苗温室1座,计
2000m2;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0栋进行种苗栽培,,;建设生产车间用房992平方米;购置必备仪器设备210台(套、组、只)。
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其中:、、、、、。
项目总投资44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400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
十、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各类种苗3000万株,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通过引种、筛选、培育出适合本地的优势蔬菜品种,进一步丰富居民的菜篮子,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年供应优质蔬菜种苗3000万株,-272万公斤,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意义重大。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一、农业部《关于2006年部分农业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农计发[2006]5号;
二、《青海省“菜篮子”工程规划(2003—2010年)》;
三、《青海省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大力推进青海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是摆在青海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是开发西部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同时青海省在《关于我省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决定》中,也明确将蔬菜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优势作物。
近年来,乐都县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使农业产业化步伐越来越快,品牌化优势日趋凸现。根据川、浅、脑不同生态类型制定发展思路。川水地区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温棚蔬菜生产、花卉生产和苗木生产;浅山地区重点发展无公害日光节能温室蔬菜和抗灾、避灾性作物马铃薯生产;脑山地区重点发展杂交油籽生产。经过几年发展,逐步形成了支撑农业经济稳健发展的蔬菜和马铃薯两大主导优势产业。大蒜、韭菜、乐都长辣椒、黄瓜、地膜洋芋成为蔬菜中的主导产品。同时,通过温棚建设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发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基地。
目前,乐都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蔬菜育苗技术体系,但现有的技术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利用人工操作下的相对集约化育苗,即体现在“主要依靠人力”、“利用现有资源”、“人工精细管理”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并增加必要的廉价能源作为补充,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利用现有的较简陋的设备培育生产所需的种苗。传统育苗,育苗风险大,又不易传授;主要靠延长育苗期培育早熟大苗,技术繁琐,能耗较大;育苗设施及技术应用不尽合理,壮苗百分率较低,影响蔬菜的早熟与丰产。从技术角度看,有不少环节及技术操作都不能完全符合甚至很不适应当今蔬菜生产的发展要求,远远不能满足蔬菜生产,特别是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乐都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以发展壮大特色种植业为主,积极促进种植业由传统型向特色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实施“蔬菜立县”战略,以“扩薯、抓菜”为重点,做大马铃薯、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强化全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的地位,以青藏铁路线建成通车为契机,积极拓展西藏和格尔木市场,提高乐都蔬菜在省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
按照乐都县“加大日光节能温室建设步伐,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强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
,为满足今后时期内蔬菜生产种苗的需求,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特提出本项目。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迫切需要
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对农业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对乐都县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结构向区域特色化、特色规模化发展。并把蔬菜产业确定为今后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乐都县因地制宜地发展蔬菜业,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
乐都县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