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探究
常熟市辛庄中学黄丽萍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本文认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掌握方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更需要提倡。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语文进行自主学习呢?我认为: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同样如此。“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乃是智力之母”。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呢?
1、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供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中品味自主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在乐学中学会自主。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范进中举》中,既穷又老的范进为什么不死心还要去参加科举考试? 范进考试回家后发现母亲已饿死或昏迷不醒是否会改变初衷,不再痴迷科举?如果他没中举将会怎样?通过对诸如此类
问题的分析、引导、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乐趣,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2、分角色朗读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上语文课的主要方法,分角色朗读对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从人物言语间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显现在脑海中,更好地理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作用。比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要学生扮演人物分角色朗读,学生从朗读对话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学生笑声不断,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3、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有关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将学生要学的内容融入多媒体中,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枯燥与空洞的语言与生动的表达之间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使学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语言表达。例如在教朱自清《春》时,我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春天不同的美景图片。优美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适时地让他们试着用优美地语句来描述一下每个画面是再合适不过了,
自主学习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