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组织社会学》.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7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王汉林
组织社会学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重点:组织社会学理论)
第二部分:组织系统的要素分析
第三部分:组织的运转过程
第四部分:组织系统的变迁与发展
3
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第一节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参见《十讲》)
第二节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组织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第四节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状况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
一、问题与现象:组织研究的课题
(一)什么是组织现象?
从组织社会学的不同理论流派,如新制度学派vs群体生态学,引出组织现象林林总总,不同研究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研究课题。
社会学角度:社会分层(代际流动)、男女不平等现象、职业声望、集体行为等,背后都是组织研究的问题。
组织学角度(见后):
组织边界的不同:
内在结构的差异:
Intel公司:所有职员一律平等;
花旗银行:级别上的不平等。
报酬形式:
一般大学:固定工资;
工商企业:计件工资、提成等。
产品品牌:有些领域不重要,有些领域很重要。
组织间经济交易关系:有些合同制定后靠非正式关系维持。
(二)组织社会学中的经典问题
1、韦伯——科层制组织
特点:等级制度、非人格化、成员专业化、理性—法理权威基础等;产生原因:更具效率、国家间竞争;缺陷:不适应非正式的小型企业、反韦伯式组织情结。
2、米歇尔斯——“目标替换”理论(《政党论》,着眼于组织局限和弊端)
即组织正式目标被个人利益等替换。
(三)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角度?
并没有统一的社会学研究框架,只关注具体的理论及其观点和角度。包括马克思的社会理论、韦伯的历史比较分析方法、涂尔干的群体层次研究角度、制度学派和社会网络学派等。
(四)社会学研究中对因果“机制”问题的关注
即知道些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后,可根据相关因果规律和理论推定其社会性后果,从而达到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目的。例:相对剥夺感
对于“机制”,埃尔斯特认为其是公理和描述之间的一个解释层次,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例:效率机制
区分因果关系和统计关系。社会学理论的任务是发现相关者间统计关系背后的因果关系。
二、组织社会学历史的简短回顾
(一)序曲(20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
主要学术活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霍桑试验后的人际关系学派
(二)两个黄金时代(20世纪50至60年代和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前者形成了两大流派,包括以默顿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提出“有限理性”概念的卡纳基—梅隆学派。
后期研究集中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展出的理论包括新制度学派、群体生态学派、资源依赖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以及“事件史”统计分析方法等。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挑战和发展
社会网络学派

《组织社会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4.31 MB
  • 时间2018-02-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