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
课型:新授型( V )实验型( )实验型( )实践活动型( )
复习型( )练习型( )试卷讲评型( )其他( )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辅资源:苏教版教师用书。
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2、揭题、读题,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3、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2)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3)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学生交流。
2、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初读,理清脉络:
4、检查自学效果:
(1)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说近义词。
(4)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了解大意。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学生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4)一(1 )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 )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 “纷纷”“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讨论,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学生再次认读。
2、记忆字型。
3、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齐读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思考交流。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根据课文说特点。
2、了解陶行知的性格。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
放飞蜻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