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夺取高分三大妙招
近年来,课改区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新”,内容“广”,命题“活”,不少同学畏难发愁,答题命中率低,但只要掌握规律,巧用方法,获取高分也并非难事。现将“三步法”简要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是解答考题的必要条件,看、抓、辨、寻是整体把握的基本要领。
看标题和注释,知论题和背景;览题干和选项,明方向与重点。
抓准特殊语句,熟悉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论点,探察写作意图。
特殊语句是指中心句、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一些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
辨析逻辑关系,相属相并相承;分清主次轻重,段落层次分明。
文章的段落层次有三种基本逻辑关系:相承(承接或递进)、相并(并列或对比)、相属(总分或分总)。
寻找标志词句,提高阅读效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是标志性句子(或段落),如总领句(段)、总结句(段)、过渡句(段)等;一是标志性词语,如关联词、序数词、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有总结总领作用的词语等。找到了标志性词句,即可顺藤摸瓜,理清文脉。
第二步,筛选整合。
细心审读题意,确定筛选标准,把握筛选方向,巧借语言标志,剔除冗余信息。
例如,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第1题:
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有明确的指令性信息“不属于……外在原因”,即要求分辨出选项所述哪些是外在原因,哪些是内在原因。原文第一段中“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是标志性的语句,表明这句话之前所述是“外在原因”,这句话之后所述是“内在原因”。“外在原因”,D项所述正是这句话之后所讲的内在原因。
选准重要信息,转述切合设问。若有关键语句,摘要综合即可;信息零散隐含,提炼归纳重组。
例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5题:
“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答题区域涉及原文的
2、3、4、5段,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源零散隐含,需要逐一甄别、整合。去掉2、3两段中举例分析论述的材料,可以抓到以下关键语句,“诗的‘见’必为‘直觉’”“诗的境界是用‘直觉’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内容”“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等,可见其中的关键信息词是“见”“直觉的知”“诗的境界”,故能提炼归纳出第一个答案要点:由“见”到“直觉”,并依靠“直觉”发现“诗的境界”。4段中“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是一处重要信息源,“但”之前阐释“直觉的知”与“名理的知”的关系,“但”与“而
高考夺取高分三大妙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