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
巴甫洛夫传
XXX编著
巴甫洛夫传· ·
目录
一青少年时期的兴趣爱好⋯⋯⋯⋯⋯⋯⋯⋯
二成就与诺贝尔奖的获得⋯⋯⋯⋯⋯⋯⋯⋯
三“条件反射”的发现与“智慧论”⋯⋯⋯
四生理学家的晚年⋯⋯⋯⋯⋯⋯⋯⋯⋯⋯⋯
巴甫洛夫传· ·
一、青少年时期的兴趣爱好
有些影响人们终身的兴趣爱好早在童年时期就形
成了。当时人们不会,也不可能做出必要的选择。在
这方面父母亲自觉不自觉地要起推动作用。
伊凡·巴甫洛夫在他12岁时来到了彼得堡。他
对北方首都庞大的石砌建筑物一时还住不惯。这里和
家乡梁赞大不相同。房屋大半是用石头砌成的,桥也
是石头修的,就连河堤也都是用石头码起来的。在这
里再也看不到灌木丛生的岸边,一脚踏在地面上也沾
不着泥土。
奥卡河有金沙滩围着的水域和无边无际的草地。
夏天,在割草季节,有时全城都可以闻到牧场花草的
芳香和干草气味。沿街行走的是装着满满的散发着芳
草味的大车,这是送到草市去卖的。
划给神职人员巴甫洛夫的是奥卡河河湾牧场的一
块草地。去割草的时候,他们总是全家出动。母亲也
总是去牧场晒草。自那时起,伊凡就闻惯了夏天的芳
草味,好像浑身浸满这种芳草味一样。
他们家的房屋是木头平房,三个窗户,屋顶有一
个明亮的阁楼,住在这里的是几个儿子和寄宿的学生,
巴甫洛夫传· ·
母亲为了贴补家用,收了几个进城上学的农村青年在
家里住宿。
尼科里斯卡娅大街绿茵如盖,满街榆树和白柳树。
房屋坐落在严实的木板围墙里面,有一扇高大的木板
门,门上开着个窗户。紧挨房屋是苹果园。父亲喜欢
侍弄果园,并且教育几个儿子从小就习惯干活。他就
这样使晚辈接受自己的爱好。伊凡终生都眷恋土地,
一贯亲自动手挖小畦,种蔬菜,养花植树。
在父亲的果园里,收下来的苹果有的晒干,有的
拿出去卖,是家里的一笔额外收入。这个家里人多,
吃饭的嘴也多,除自家的四个孩子不算外,还有侄子
外甥们和其他亲戚一大堆。
在陌生的用灰色石头建筑的彼得堡,他十分怀念
家乡和他所熟悉的梁赞景色。
当时,梁赞共有36座教堂。伊凡的父亲所管辖
的是尼科洛维索科夫斯卡娅教堂的教区,教堂上的钟
楼是细长形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经常把它戏称为
尼科拉长脖教堂。神父家的几个小子经常跑到瘸腿敲
钟人瓦西里的守卫室去听鸟叫,那里的鸟多不胜数。
他们还爬到钟楼上去赶鸽子。
可是有一次,却惹下了大祸。一天夜里,他们从
钟楼上垂下一条纸蛇,蛇的两只妖眼还冒着火,这引
起周围地区一片惊恐。好在警士巴弗努季奇很喜欢喝
巴甫洛夫传· ·
苹果露酒,露酒就藏在父亲彼得办公室内的蓝色门帘
后面。他正是在这间办公室接见了这位法制界的代表。
后来经过很长的谈话事情总算得到和平解决。
在警士回家以后很久,房子里还回响着父亲彼得
那声如洪钟的男低音。父亲彼得是严厉的,易怒的,
但也是公正的、好动脑筋的。在他冷静下来,心平气
和地反复思考之后,就在花园里的房子旁边给孩子们
修了个秋千,挂上了铁环,装上了做体操用的梯子和
杠子,好让孩子们把全部”多余的”精力都有个正常
的用场,而不是去淘气。
自那时起,伊凡和体操结下不解之缘。他有着超
人的力量,很能吃苦耐劳。当他75岁的时候,才第
一次感觉到疲劳是什么滋味。而在此之前他一直膂力
过人、体格魁梧,不知疲劳为何物。
父亲还撒下了另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适当的土
壤中生长,也就反映到了儿子的个性中。父亲彼得很
喜欢在家里读书,进行启蒙式的谈话,他亲自培养孩
子们对书籍的爱好。起初,他有时也把孩子们领到驼
背邻居巴夫拉·弗拉索夫娜那里去,她教孩子们认字,
但一年学到的也就是五谷杂粮之类的庄稼名称。但是
这一次不知怎么了,孩子们总也闹不明白词尾和各种
名称。于是,父亲就不叫儿子们学字母表了,而是改
学小书本。这其中就有克雷洛夫的寓言。这些寓言就
巴甫洛夫传· ·
成了伊凡的认字读本和他最早读过的书。
多少年来,在伊凡·巴甫洛夫院士办公室的写字
台上总是摆着这本心爱的书。即使在扫除卫生的时候,
也不许家里任何人把这本书挪个地方。如果有谁挪动
了这本书,他就会像他父亲那样大发雷霆:这东西在
这里摆了40年,谁也不许动它!在父亲宽敞的图书
馆里,在为数众多的《省公报》、《莫斯科公报》、《梁
赞女子学校公报》和当时最流行的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浦洛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