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并购的估测模型研究.doc关于企业并购的估测模型研究
本文讲述了关于企业并购的估测模型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企业的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并购能创造价值,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到底能给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呢?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估测模型来进行价值评估。
关键词:目标管理;价值评估;协同效应
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企业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要求,企业财务目标,规范意义上说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创造是企业管理者的使命,是衡量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金融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目标公司的股东能从并购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并购公司的股东在并购中既不赚也不赔。例如,对美国企业并购市场的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股东一般能从并购中获得20%――30%的股票溢价;并购公司的股东只能获得0%――4%的股票溢价。对其他公司并购市场发达国家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和美国等。
从这些发现中,金融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并购通过创造价值造福于社会,能促使企业股票市值(在反常的市场波动平息之后)直接上涨的并购,都是好的;而任何导致企业股票市值下降的并购都是不好的。
决策者在理解和接受价值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并购决策进行价值创造分析。在传统财务分析下决策者认为并购可以盈利。但是,在价值分析体系下,并购实际上是在损害股东财富,因为所得利润是小于全部资本成本的。通过价值分析,决策者可以更好的做出决策。这里,为了方便分析,假设收购比例为100%。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来评估企业并购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呢?以下就是几种常见的估测模型。
1 协同效应模型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并购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交易的实现,更在于企业是否增强了核心竞争能力、是否实现了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在财务上即体现为并购收益,是指并购能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变化以及效率的提高,从而产生收益,因此并购后两企业的总体效益要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的算术和,即西方经济学家通常所说的1+12效应。
因此,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不是两个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我们将并购后联合企业的总价值超过并购前双方独立经营时的价值之和的差额定义为并购收益。
假设并购前并购方企业独立价值为V,目标企业独立价值为Vt,并购后形成的联合企业的价值为VI,则并购收益C可用公式表示为
C=V′一(V + Vt) (1-1)
公式(1-1)就是协同效应模型。如果C0,说明并购存在协同效应,可产生并购收益。并购收益只有大于零,企业才有并购的必要性。否则,并购不产生收益,企业就从并购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并购就是失败的并购。所以,并购决策首先要考察并购是否产生协同效应,取得并购收益。
取得并购收益说明并购产生了协同效应,但并不因此我们就可以判定并购可行。为什么呢?因为并购还要支付交易成本,包括并购方为并购所支付的价款、并购费用。
2 并购交易估价模型
并购行为会使并购双方的独立价值发生变化,成功的并购会使并购后联合企业价值得以增加。一般地,如果并购存在协同效应,目标企业预期所产生的价值会大于并购前其独立价值;如果并购不存在协同效应,那么并购
关于企业并购的估测模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