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评价与修改
福堪乡福堪街中心小学吴军霞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在积极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感受生活,丰富素材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面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搜集材料。如: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注意听讲,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
;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她们的言谈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学习了一篇文章或看了一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好后,只要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对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我则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查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才上交。如果作文质量太差,我就加以指导,再让他们重新构思、写作。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二、作文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所以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尽量保持他们作文的原意,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没有语法错误,句子通顺,内容健康,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三、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事实上,如果
小学作文教学的评价与修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