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井点降水
施
工
方
案
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 年月日
一、编制依据
10#--12#楼及地下车库结构施工图。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国家和湖北省关于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
本公司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文件《质量手册》。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XXXXX,场地地貌单元属江汉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10#-12#楼自北往南依次排列。静止地下水位位于-10m~(-11m)之间。10#-12#楼主体范围以内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地下室及主体范围以外的裙楼部分采用预应力管桩施工。三个单体的地下结构拟采取同步基坑开挖和施工。基坑平面呈不规则六字形,-。
基坑施工拟采用1:,并辅以细石砼挂网护坡。
三、地质状况与土体分布
据《地堪报告》表明基坑开挖范围内自上而下各土层分布情况与地
质壮况如下:
地层编号
岩土名称
年代成因
层顶
埋深
(m)
层厚
(m)
颜色
状态
湿度
压缩性
包含物及特征
(1)
杂填土
Q4ml
0
~
杂
主要成分为碎砖块、碎石混粘性土及砂,。
(2)
粉质黏土
Q4al
0~
~
浅黄
可塑
湿
中
含少量云母片,切面平整,偶含粉砂,干强度中,韧性中。普遍分布。
(3)
淤泥质
Q4l
~
~
灰
流塑
饱和
高
含少量腐殖质及有机质,切面平整,干强度中,韧性中。
黏土
普遍分布。
(4)
粉砂
Q4al
~
~
灰
松散~稍密
饱和
中
含云母碎片、石英,局部含黏性土团块,分选性较差。局部缺失。
(5)
黏土
Q4al
~
~
灰褐
可塑
湿
中
局部为粉质黏土,干强度中,韧性中。普遍分布。
(6)
黏土
Q4al
~
~
褐黄
可塑-
硬塑
湿
中
含少量高岭土及铁锰质氧化物,干强度高,韧性高。普遍分布。
(7)
粉质黏土
(夹粉砂)
Q4al
~
~
灰
可塑
湿
中
局部夹粉砂薄层或团块,干强度中,韧性中。普遍分布。
(8-1)
粉砂
Q4al
~
~
灰
稍密~中密
饱和
中
含云母碎片、石英等,含黏性土薄层,分选性一般。
(8-2)
细砂
Q4al
~
~31
灰
中密
饱和
中
含云母碎片、石英等,粘粒含量少,分选性好。
5层黏土呈可塑状态,具中压缩性,有一定强度,含水量35%,,—4cm/s,—,渗透性好,井点滤水管埋设于该土层较为合理。
四、轻型井点手面布置与降水周期
,放坡后上口总周长约380延长米,东西125m,南北宽60m,轻型井点沿周边封闭式布设5套。支管长度选用6m,,地下车库东半部位于较10#.-12#地下结构之间布设2套下沉式轻型井点,支管长度选用3m,。确保滤水管均埋设于5层土体中,(详见平面布置4—1)
,正常出水10日后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建议自东向西,南北一并进行。4#.5#井点在地下室底板全部浇筑完成并初凝后拆除,1#~3#井点尚待地下结构墙板施工完成并达到一定养护期后陆续拆除。基坑降水周期约50天。
五、施工准备
。
,确保施工场地和道路畅通无阻。
、放线、开挖。周边井点沟槽开挖深度1m,上口
,下口宽1m中间部位深2m,,。
,,90KW施工用
电到现场。
、材料、机具的进场工作。
、滑移、渗水等应急抢险措施。
六、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主要工艺流程:挖设井点沟槽——冲井孔——埋井点支管——填灌黄砂——粘土封口——连接总管——总管与支管连接——试抽——疏通“死井”——正常抽水
。
冲孔时,,先将直径50mm的高压冲管插在井点的位置上,然后开动高压水泵(—
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