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若干个,理解“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
2、通过学习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
4、继续练习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制作幻灯,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示题
1、师:孩子们,看!(媒体:图片)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陵兵马俑)
2、师:和着鼓点,我们读课题——秦陵兵马俑(齐读课题)
二、感知梳理
1、师过渡:秦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中陪葬的陶制人像。它们成千上万,组成了一个神奇的地下军阵,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要求:打开书本,让我们翻到65页。自由读课文,注意:
首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思考,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
2、指名交流。(4-5人)
3、师点拨:大家认真地了读课文,用心地在感受。那课文中是怎样概括地写兵马俑呢?快速浏览,划出有关的句子来。(3句——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总-分-总”的结构。)
师评价:这是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啊!课文最后总结了秦陵兵马俑的特点。(板书:举世无双、绝无仅有)
4、师引读这3句话:是啊!作者在一开始就总起地介绍——接着向我们介绍了兵马俑不仅——而且——最后作者不禁感叹道——
三、研读积淀
(一)学习第2小节
1、师:兵马俑的规模到底有多大?自由读读第2节,试着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生自由读)
2、谁来?(指名1人)
老师和你们一起读。(师生合作读中指导朗读)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师停顿2遍。师:大得惊人呀!再读一遍!)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师:不多嘛!好!难怪兵马俑享誉世界呀!)。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师做动作)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
3、我相信这次你们一定能和老师一起读得更好!(师生第2次合作读—机动)
4、来,自己读。(生自由读——指名2人)
5、师评价:不错,有气势!好,真是规模宏大!作者就是列举了详尽的数据来表现它的壮观。(板书:列数据)那么谁能用上这些数据来介绍兵马俑的宏大规模?(板书:规模宏大)(1-2人)
6、师:就让我们走得再近些。
(二)学习第4-10小节
1、师:自己默读4-9节,文中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感受一下:你对哪种兵马俑最感兴趣?
2、指名交流,师点拨(板书:举例)
(1) 将军俑(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生交流、(师:我和你有同感。)师生合作读、自由读——指名读1人。师:将军站在队伍前列,谁上来试试?(师:提醒学生“昂首挺胸”动作,充满信心。)师:它站在队伍前列,让作者不禁联想到……(板书:联想)——
秦兵马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