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纺织行业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嘉兴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产业链涵盖毛纺、蚕丝、家纺、化纤等织造或印染加工。
从嘉兴区域纺织企业来看,纺织行业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嘉兴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调研统计显示,嘉兴有纺织企业数量约在500家以上,上一定规模羊毛衫企业200多家;如果将服装、皮革皮件、印染等企业统计在内,企业数量在近1500多家,职工人数万之多。其中职工人数在500人规模以上企业约在50家以上,代表性的企业有浙江桐昆集团、嘉欣丝绸股份公司、卡森集团、浙江金达集团等。
从纺织类企业分布来看,随着嘉兴市污水改造工程的完成,纺织印染类企业纷纷落户嘉兴。嘉善洪溪以原江苏盛泽迁入的印染企业为主,如永泉染整等企业13家;北片以王江泾纺织及印染企业为主,较大规模的染整企业有新永联染整、欣悦天丝、新大众印染等纺织染企业企业50多家;西片以桐乡毛纺及其印染加工企业为主,大小企业星罗棋布;西南片还有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集中了纺织、印染类企业248家;东南片有平湖、海盐的大量服装企业集群。
从专业市场分布角度来看,嘉兴的纺织品专业市场在全省乃至全国来讲,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桐乡有濮院羊毛衫市场、中国产业基地、屠甸的中国植绒名镇、洲泉的中国化纤名镇、大麻的中国家纺名镇;海宁有中国皮革城、中国经编名镇、许村中国布艺名镇;嘉兴市本级有王江泾中国南方丝绸市场、中湖中国服装出口名镇等,这些名镇或专业市场的交易额约占了全国的1/3强,全国各地的客户纷至沓来,是浙江和嘉兴经济的亮点之一。
从嘉兴市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来看,在刚刚召开的嘉兴市两会上,又将加快发展、提升纺织类企业的技术含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嘉兴秀洲区在乍王公路旁建立了“秀洲中国丝绸科技工业园”,为打造“现代丝绸之府”插上腾飞的翅膀,力争实现“二次创业”,培育全年销售亿元企业10家,5000万元企业20家,形成以化纤、丝织、印染整理、及服务加工的多元化企业。
快速发展的浙江嘉兴纺织、印染产业,客观上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高技能人才,这为我们发展纺织印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
(二)人才需求分析
;80%产业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浙江嘉兴纺织、印染产业,客观上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浙江纺织企业在技术改造、纺织设备特别是印染后整理设备上,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设备,但纺织产品的质量提高有限,高附加值产品太少,质量稳定性差,印染产品返染率高,造成染化料成本增加,耗水量大,对环境构成危害。因而企业对能进行车间管理、纺织、印染生产工艺调整能力及引进设备的消化与管理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
、染整05级、06级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始终供不应求。
(4)金融危机对纺织企业有所冲击,但也推动了江浙纺织印染企业调整、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专业建设基础和优势
(一)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现设的二个专业方向,即:染整技术、纺织品设计与贸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学校曾与嘉兴丝绸工业公司有联合办学的悠久历史,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学院和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1+2”“工学交替”合作办学,使教学改革具有实践经验,为我们努力践行“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供了典型实例。
(二)技能为先重在落实
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对印染企业要求的打小样、放大样等进行重点训练,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上手快,很快能适应岗位需要。在对当时部分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毕业生在全省丝绸印染系统举办的操作比赛中得奖,大多数毕业生现在成为印染行业的技术中坚。
(三)专业建设卓有成效
根据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专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以发展为中心
”的办学思路和“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以特色促发展”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院内率先提出“三个三”工程,即根据社会需求办学的“三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三个淡化(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淡化基础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的界限、淡化专业课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的界限)、提高双师素质的“三个一举措”(专业教师联系一个企业、开展一项教学课题研究、精通一个实训项目)。
(四)课程结构得到优化
必修课程体现一个“准”字,即有用即学;专业技术课程体现一个“精”字,主线清晰,突出重点,充分反映出现行生产需求;技能训练课程体现一个“真”字,所谓“真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_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