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唐四川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
(1)说出天气的含义,列举看天行事的例子,从而认识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2)说出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知道天气预报的内容,学会看(听)懂天气预报,熟记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预防,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在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学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的技巧,通过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记忆。
(2)通过图片、录像等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加深对天气知识的感性认识。
(3)通过课前学生的知识准备活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和维持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天气符号记忆规律的合作探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天气对人类的利弊分析,树立辨证地看待任何事物的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活动
课前小演讲
认真倾听
观察学生
总结点评
学生交流,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积极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知识信息的输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设
问题
情境
导入新课
今天的天气怎样?昨天、前天呢?
回答
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讲授
天气的概念
教师认真倾听、点评
交流收集到的天气谚语、成语、诗。
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地理学科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师生共享美的愉悦。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用那些语言来描述天气?
回答
什么叫天气?
归纳总结
天气预报
提问:日常生活中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天气预报的有关信息?
教师展示课本P41上图(《文汇报》的天气预报内容)
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一段录像(只放到预报员分析云图,并定画面于云图)
天气预报符号:
,
b、出示天气预报符号课件,进行竞赛
C 、展示练习册P15图,
回答
仔细研究、分析天气预报内容
分析云图
讨论记忆天气预报符号的方法,并交流
上台比赛
模仿拟气象预报员,进行上台天气预报
让学生思维活跃,主动
多变的天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