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 《二泉映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的一篇课文。 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琴声变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2、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美好理想和生活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在音乐的变化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教学难点:通过感情朗读去体会和表现阿炳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精神品质。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语文教育一直被称为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个美的情境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对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当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后,内在的心理倾向趋于教育教学过程,于是情不自禁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因而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由于本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时间、空间差距较大,因此教者充分发挥多媒体和语言文字的优势,先创设一个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初感音乐时就对音乐中的变化有所了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拉近阿炳和学生的距离,在品读体悟中产生感情共鸣,从而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他的敢于和命运斗争、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第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悲惨身世,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为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贫穷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再一次的来到二泉。 2、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他想起了什么?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学第四自然段,比较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时他想起了什么? (以前他是跟着师父来赏月,他看到了水面的月光如银,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音。这一次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2、小结: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已经无法欣赏眼前的美景,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3、一读,指导朗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4、你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傅的心声,更是穷苦人民的心声......) (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5、二练: 阿炳为_________而深沉地叹息。(自己坎坷的人生) 阿炳为_________而伤心地哭泣。(自己师父的离去) 阿炳为_________而激愤地倾诉。(自己的坎坷命运) 阿炳为_________而倔强地呐喊。(自己追求幸福的生活) 6、三听、《二泉映月》 (过度)师述:就这样,一曲《二泉映月》从阿炳的琴弦上流泻出来,它久久地回荡在二泉池畔,久久地回荡在我们的心里。下面我们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听着,听着......他的手......泻出来。) (2)找出描写音乐变化的语句;用“”画出;(起初......在......在......在......人生道路。) (3)找出音乐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标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什么? (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3)阿炳要“倾吐”什么?(阿炳要通过琴声倾诉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赞叹......怀念......思索......) (4)通过什么“倾吐”?(二胡) 。 (1)出示字幕: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再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通过琴声把自己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月光流水音符,排比句:在…在…在…)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这一句,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字幕: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阿炳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看到阿炳的坚强) ②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字幕: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什么?(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③指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4、小结:正是长期积淀在胸中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小结:是啊,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七、总结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这首美妙的乐曲,通过文本的反复学习,我们仿佛听到阿炳深沉的叹息、悲伤的哭泣、激愤的倾诉、通过倔强的呐喊,我们看到了阿炳的坚强,感受到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说明了阿炳(板书:)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听《二泉映月》完成对对联练习 上联:泉声琴声心声声声入耳 下联: 2、预习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二泉映月 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看到:坚强 感到: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比较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 (3)让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什么情况下用“看”,什么情况下用“紧盯”,并得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紧盯”的结论。 (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 2、教学第二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使用所列词语的完整句子,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教学第三部分。 (1)让学生读题中的'五个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3)教师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4、教学第四部分。 (1)学生读八个成语。 (2)教师指出这些词中都含有“看”的字眼,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拿不准的可以查查字典。 (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谁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成语词典。 2、积累反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事物之间的规律阐述清楚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渗透”、“挣扎”、“澎湃”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教学难点定为: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

2025年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4-12-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