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听读思考】
1 .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找出词眼和直接抒情的句子。
“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直接抒情的句子:
词中的主要意象:
2意象探究:
(1)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说是“淡酒”?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结论:酒是的象征
(2)秋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结论:秋风
(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
声声慢 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