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1、审计的概念P7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会计和其他经济资料的真实、公允性进行独立审查、评价和鉴证的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职能 P11
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3、审计目标
◆我国审计总目标
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其中,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具体审计目标(理解)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针对高估):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针对低估):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没有虚报。
◆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即:是企业真正的资产和负责。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认真复习与审计目标相关的练习题14个客观题
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1、审计的分类P14
(1)按审计主体分类: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2)按审计动机分类:任意审计、强制审计
(3)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2、系统抽样法P32
系统抽样法又称间隔抽样法,亦称等距抽样法,是以总体中某一标志排列为出发点,按照固定的顺序,每隔一个固定的间隔抽出一个单位组成样本的一种随机抽样方法。
确定间隔公式如下:M=N/n (M为抽样间隔数,N为总体数量,n为抽样数量)
例题:A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法从500张凭证中选取100张作为样本。现已确定作为随机起点的凭证的编号为第6号,则抽取的第6张凭证的编号应为第几号?
3、审计程序
(1)审计准备阶段 P41
主要包括: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和编制审计计划等。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②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③分析审计风险、
④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⑤编辑审计计划
(2)审计实施阶段P43
①进驻被审计单位;②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③审查会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④收集审计证据
三、审计完成阶段P43
①整理、评价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②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作适当披露;复合审计工作底稿;
③形成审计意见,编写审计报告,提交管理建议书。
第三章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1、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选)P59
(1)鉴证业务(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复核业务、保证业务)(2)管理咨询业务(3)税务服务业务(4)会计服务业务
2、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P64
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64
①诚信原则;②独立原则;③客观和公正原则;④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⑤保密;⑥良好的职业行为;
4、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预防
①遵循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②谨慎选择委托单位;③招收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
④严格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⑤深入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⑥聘请懂行的法律专家,如律师等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1、审计证据的含义 P86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2、审计证据的特性:充分性和适当性 P87(判)(影响审计证据数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CPA确定的样本量(抽样)有关。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和事项、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要有证明力,必须与CPA的审计目标相关。
作为支持审计意见的证据,必须是充分的、适当的。
3、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的判断原则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直接获取的比间接获取的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以文件、记录形式(无
审计知识点整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