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市场研究(上)
第一部分浦东城市基本面分析
一、浦东城市规划研究
(一)浦东城市规划布局及结构
1、浦东新区规划:“一轴三带”的总体布局
一轴:全市从虹桥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城市发展主轴的浦东段,是上海市东西轴线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带:
沿黄浦江综合发展带:是上海黄浦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陆家嘴和世博地区为核心,重点发展与金融中心建设有关的金融、商务、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中部产业发展带:是沿江沿海制造业产业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外高桥、金桥、张江、临港等产业区为主体,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中体现产业实力和研发创新功能。
滨江沿海发展带:是沿长江和东海岸线的重要区段,以外高桥海港、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南汇新城为核心,重点发展与航运中心建设有关的航运、贸易、物流功能,旅游休闲产业及重装备、航空等先进制造业,是浦东新一轮发展的产业延伸区域、功能辐射区域和战略承载区域。
浦东新区“一轴三带”总体布局示意图
2、南汇区规划:一核三圈三带
一核:以海港新城为核心
港口经济圈:依托深水港建设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的潜在优势,借助周边发达的集疏运网络,大力发展装备工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以海港新城城市化地区、现代物流园区及临港综合经济园区为主体的产业联动体系。
周康综合经济圈:依托浦东开发建设的强力辐射,借助康桥工业园区的先发优势,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加工业、电子电器制造业、医药康复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加快周浦老镇区改造步伐,积极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形成以康桥地区、周浦地区为主体的综合产业基地。
惠南科教经济圈:依托惠南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培训、旅游娱乐、物流配送、现代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加工业,形成以南汇科教园区、南汇工业园区、南六公路旅游线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
外环线经济带:以外环线5个节点为组团式经济增长点,加快杨高南路创业园和申江南路IT配套园区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十五”期间的主要经济发展带。
远东大道经济带:充分依托两港优势和综合交通体系,加快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和市级旅游区的景点开发,建成连接空港和海港的新型经济带。
沪芦高速公路经济带:以沪芦高速公路交通区位的优势,吸纳国内外资本在其沿线的4个节点的集中投入,使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迅速聚集,形成“高速公路产业带”。
(二)浦东城市交通规划
1、浦东新区道路发展规划
包括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快速路等对地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规划,并按照已建成、已开工建设、已规划分类说明;
2020年浦东区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
轨交类
交通规划网络中,经过浦东新区的线路有14条,分别为轨道交通2、4、6、7、8、9、10、11、12、13、14、16、18、19号线
已建成:2号线(陆家嘴站-浦东国际机场);4号线(浦东大道站-塘桥站);6号线(港城路站-东方体育中心站);7号线(后滩-花木路站);8号线(凌兆新村站-耀华路站); 9号线(商城路站-杨高中路站);12号线(浦东北路-金海路); 磁悬浮;
在建中:11号线北段(济阳路站-罗山路站);12号线(利津路站-上川路站); 16号线(龙湖路站-临港新城站)
远期规划:10号线、13号线(世博线)、14号线、18号线、19号线
道路类
已建成:内环高架路、中环高架路、外环高速公路、上海绕城高速公路(郊环线)、迎宾高速公路、沪芦高速公路、华夏高架路、申嘉湖高速公路
南汇区道路发展规划:
根据南汇区“十一五”道路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南汇境内将新建二级以上道路22条,总长250公里,估算总投资195亿元。机场高速(A15)、罗山南路(A3)、两港大道等6条主要道路已在建设进程中,基本形成“十一横十六纵”的道路网络,打通南汇区与浦东新区的道路接口,向大浦东的方向发展。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浦东铁路以“东线”方案为实施方案,规划从浦东铁路引线进入浦东国际机场和临港新城。市域轨道交通线R3自浦东新区南下,经周浦、惠南镇,沿远东大道进入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及临港新城,该条线路计划在2010年前建设完成。
另一方面,随着东海大桥的全面贯通,远东大道延伸段、沪芦高速公路及轨道交通11号线建设项目的推进,均对南汇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临港新城的规划建设对于南汇乃至上海城市的战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项国家战略,从上海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由此,上海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发展从“沿江(黄浦江)”转为“临海(东海)”的跨越式大发展。
(三)浦东产业规划
1、“7+1”生产力布局
浦东市场研究(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