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笔记
总量控制指标
一、大气环境总量控制指标: SO2、粉尘、烟尘
二、地表水环境总量控制指标: COD、氨氮、总氰化物、石油类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
一、明确工程项目性质
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背景、进度和规模,调查其生产工艺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因素,明确工程及环境影响性质。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拟建工程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与区域规划。(2)划分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属性,是环境污染型或生态破坏型。(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的问题。
二、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结合建设项目外排水污染源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的特征,对地表水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三、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通过水质与水文调查、现有污染源调查,弄清水环境现状,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四、建设项目工程(水污染源)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消耗及用水量,通过工程分析及物料平衡和水平衡分析,弄清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各类水污染源强(水质与水量指标),分析论证工程设计采用的废(污)水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确定不同工况下的外排水污染负荷量(主要是特征污染物的水质与水量指标)。
五、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利用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的有关数据,确定水质参数和计算条件,选择核实的水质模型,建立水质输入相应关系,针对不同工况下的外排污染负荷量,预测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依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对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六、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根据上述的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比较优化建设方案,评定与估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预测受影响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和达标率,为了实现水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提出水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常用标准介绍: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清洁生产评价内容
依据声明周期分析的原则,清洁生产评价应覆盖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各个主要环节,尤其对生产过程,既要考虑对资源的利用,又要考虑污染物的产生,对于国家未发布清洁生产指标的行业和产品在环境影响评价时,可按以下及方面进行清洁生产评价,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和包装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
(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对于一般性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生产工艺与装备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该项目投入生产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产生的多少。清洁生产主要从规模、工艺、技术、装备几方面体现出来,考虑的因素有毒性、控制系统、现场循环利用、密闭
环 评 笔 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