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
行
监
控
信
息
系
统
深圳桑协科技有限公司
2005-05-06
目录
一、项目简介 3
项目背景 3
目前现状 4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技术可行性 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技术可行性分析 5
三、设计方案依据及指导思想 5
设计依据 5
指导思想 6
四、项目建设的目标和功能 7
项目建设目标 7
系统功能要求 7
网络传输性能要求 8
五、项目建设方案 9
技术原理 9
系统整体架构及概述 10
系统组成部分及功能说明 12
六、项目方案实施 18
目前项目的现状及需求 18
19
19
七、项目预算报价 23
一、项目简介
项目背景
本项目需求由银行保卫处提出,项目的通信网络依托在银行内联网上,通过此平台将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及出入口控制等前端设备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基于IP网络的“保卫监控信息系统”。
项目背景简况: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严峻,采用恐怖极端手段暴力抢劫银行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亟待我们提高防范水平和安全管理;
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延续传统的保卫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现代化银行制度建设过程中,安全防范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领先现代化高新科技提高防范水平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行动;
银行为金库、ATM机等要害目标安全防护制定并完善了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为本项目建设奠定了科学、合理和实用可行的运行管理机制;
安全防范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安全防范系统出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在国内外金融、电力、通信、流通等部门具备了成功实例,为本项目提供了经验;
经过多年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技防产品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品走向稳定和成熟,成本也在进一步降低,为本项目的建设奠定了产品和技术基础;
目前现状
银行保卫部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措施,所有分支构都基本建立了独立运行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在保卫安全中发挥了重在使用。
但是,由于大部分系统只能采用各自独立运行的方式,没有运用计算机网络形成整体防范能力;各地的安全防范功能设计因使用产品的不同,不能做到规范统一,安全保卫信息分散在各个信息孤岛,不适应当前暴力犯罪形势的严峻挑战,不符合当前安全防范和保卫部门管理的整体性要求,也不符合全球安全防范领域发展的技术发展方向,有待我们整合改造和创新提高。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技术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严峻,暴力抢劫银行资金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整体提高要害部门安全防范水平的要求日渐迫切突出;
随着银行体制的改革完善,知识和人员结构的逐步优化,保卫部门已不能延用单纯扩大编制、增大人员投入的传统方法来应对犯罪手段的残酷化,而应通过技防措施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加大安全防范技术含量,构建适应现代化银行安全管理需要的电子化信息平台,提高银行安全防范水平;
本项目的效益表现为:
提高银行要害部门的安全防范能力,震慑外部犯罪,遏制内部犯罪,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造成的损失;
提高银行安全检查管理的水平,扩大检查范围,增大检查频度,加大检查力度,通过对报警信息的集中管理,沟通上入级联系,提高保卫人员发生犯罪案件的警惕性;
缓解保卫部门日益突出的人员编制不足、年龄老化等问题;
总之,通过利用高新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适应现代化银行安全保卫的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科技知识的保卫队伍,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安全保卫的实际水平。
技术可行性分析
由科技部门建设的银行内联网已经稳定运行,目前,从各县级支行到地市中支的带宽为64K到128K不等、从地市中支到省会中支的带宽为2M,因此本项目具备了良好的网络基础环境。
技术防范产品和计算机化已经实现,产品亦走向成熟,网络化的安全防范系统已经在国内外大量投入使用,因此,本项目在核心基础技术方面是完全可行的,主要是合理运用、科学集成的问题。
涉及到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如下:
媒体的数字化技术录类技防产品早已走向数字化,从早期的MJPEG到MPEG-1再到MPEG-4,均是非常成熟的数字化产品;
流媒体处理技术:,包括板卡和嵌入式设备,这项技术早已形成产品化和规模化;
前端系统平台:安防产品的系统平台已经从传统的PC架构逐步向嵌入式结构演进,并出现了成熟的产品;
VPN(虚拟专网技术):在银行内联网内建立安全保卫的VPN,结合前端设备的码流抑制
银行视频监控方案05071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