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2
现状陈述 2
诊断分析 4
7
结症分析 7
全市市流通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8
某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0
13
总则 13
规划的作用 13
规划的依据 14
规划的对象、范围 14
规划的期限 15
规划的指导思想 15
规划的原则 16
发展目标 19
总体目标 19
具体目标 22
规划布局 25
38
39
规划参考资料 40
附录 41
附录一:规划研究程序 41
附录二:调研问卷 42
附录三:调研问卷汇总分析 44
附录四:某市商业网点归类一览表 50
附录五:相关术语 58
附录六:商业设置和级次指标 62
附录七:主要零售业态 63
某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南端,东北向与全市老市区相连结,南临黄渤海分界线,并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长期以来,由于军事原因,某市没有完全开放,相应人口与经济增长缓慢,同市内其它区域相比,某市的城市化进程明显走在了后面。
面对新一轮城市化发展需要,全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大全市”这一战略发展目标,并在规划中将某市纳入了未来城市的主城区范围。未来十几年里,某市将成为“大全市”城市“西拓北进”的重要拓展区域,进而成为人口增容及相关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由于大型工业项目的布局(如石化产业园、造船城等)以及某市大学城布局发展带来的人口高速机械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某市常住人口数量将接近80万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
随着连—烟火车轮渡的投入使用,某市将一改过去处于全市一隅的“端点”区位特征,成为连接辽东和山东两个半岛及东北腹地和长江三角洲的枢纽,这将为某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样,某市的旅游产业也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其发展也同样需要商贸网点的支持。可见,未来某市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004年12月11日,我国将履行入世承诺,取消对外资商业的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这意味着我国入世后商业领域的过渡期行将结束,迎来了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基于此,为了规范我国商业的网点发展布局,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恶性竞争,实现协调发展,商务部要求全国各地县级以上的城市务必在2004年底前,完成对城市商业网点的发展规划并报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商业网点的商业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所做的统筹设计。这里“网点”主要是指主要零售业态、商业路街、各类批发市场、物流等网点,依据国家商务部规划指引,其规划范畴不包括餐饮网点和旅游景点。
为了认真贯彻和落实商务部印发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和全市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全市”发展纲要》,结合某市经济、社会、人口等发展规划,按照现代商业发展规律,本着避免重复建设、合理有效利用资源进而带动某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则,特别是形成商业和旅游的良性互动,某市政府委托贸易发展局邀请我们编制了本项规划。
同时,本研究小组受全市市商业局委托,正在研究编制《全市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为了达到“科学、完善、实用”的规划要求,我们制定了“局部突破、由下而上”的规划计划,即首先由下属县、市、区完成本地区的商业网点规划,然后再汇总完成全市市的总体规划。由于某市商业发展潜力巨大,加之地理位置比较独立,因而成为我们编制《全市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的起始点。通过先行完成某市的商业网点规划,我们期望确定一个“范式”来供全市的其他县市区参考,从而加快全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推进步伐。
现状陈述
总体上讲,某市商业网点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数量上增长迅速,在所有制上发展层次多元化。特别是近年来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商业网络逐步形成,并在网点结构与层次上有了很大进步,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某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开始从城市中心区向边缘区和乡镇地区扩展,网点档次不断提高,网点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呈现了“商旅结合”的发展特征。上述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某市城乡商业的繁荣,并使得现代流通产业成为某市极具发展潜质的主导产业之一。某市城乡商业网点(30平方米以上)分业态网点数量、面积及结构对比见以下图表。由于统计数据缺失,以上数据均来自于实地调查,并且是营业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包括主要零售业态(专
某市商业网点规划送审稿(2004-2020)_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