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消除已出现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和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产品及所有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
3职责
∕措施计划的批准、监督、协调管理。
生产部负责纠正∕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
各责任部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计划的制订、实施。
4 工作程序
1实施纠正措施的范围及信息来源:
(如多发性、普遍性、规律性、严重性等)评审处理单指定需采取纠正措施的;
;
、二、三方审核发出的不合格报告;
;
e.《管理评审报告》指出的不合格项;
、设备、安全、环境污染事故。
、确认、实施
,在三天内组织本部门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制订纠正措施计划,送生产部车间审核认可,报管理者代表(重大纠正措施须报总经理审批)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若发生问题不能按期完成时,须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请求延期,经批准后,通知验证部门作延期更改;若在实施中发生困难,非本部门自身所能解决的,则应向管理者代表提出请求解决,由管理者代表(或必要时由董事长)协调;若在实施中,几个部门之间对实施问题有争执,应提请管理者代表协调或仲裁。
、评价。对实施有效的,给予验证确认,同时对由此产生的行之有效的正式更改,给予总结巩固,纳入(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对实施无效或效果不佳的,生产部应组织责任部门重新研究,制订新的纠正措施计划,经再次审批后,责任部门组织实施,直至有效为止。
b 对第二、三方审核的不合格报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由管理部跟踪验证,但应经审核方作最终验证认可。
、确定潜在不合格
,以及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识别、确定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集思广益,利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寻找潜在的隐患,识别、确定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寻找和发现的异常,进行识别和确认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各部门对已识别、确定潜在的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