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弟子规》学习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弟子规》学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弟子规》学习一次难得的精神大餐要点概述一、了解《弟子规》1、作者简介2、内容简介二、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1、我们自身的需要(为什么来学校)2、了解中国的传统教育3、了解中国现在的教育三、学习《弟子规》的内容1、作者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玉)秀,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公元1662年至1722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教育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2、内容简介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核心思想是“孝弟(悌,替)仁爱”。《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押韵顺口,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符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1、我们为什么来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大学学知识/学做人为走入社会做准备求生存(立足社会)求发展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了解中国的传统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国家统治百姓,应该以教育作为根本)。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使人们善良的方面得以增长,另一个是使人们的过失得以挽救)。《礼记·学记》百善孝为先。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孝=老+子孝:孝敬、孝顺教=孝+攵(手持鞭子使人孝)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学校老师=父母)社会教育(领导、舆论)宗教教育孝的层次:1、养父母之身(赡养+尊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2、养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心。不能让父母担心、担忧。3、养父母之志:成人后能够用自己的学识、能力为社会大众作出一些贡献。(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其价值核心观是仁爱—友爱—互助—大同。(宗旨:克服人的自私自利性。)西方文化:以物为本、以斗为贵。其核心价值观是竞争—斗争—战争—毁灭。(恶果: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极端自私自利。)3、了解中国现在的教育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从苏联和西方国家搬过来的,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它的最大弊病:以培养技术工人和科技人才为本。口头上是“德育为先”,实际上是“智育为先”。口头上是“素质教育”,实际上是“应试教育”。
《弟子规》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