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共15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共15篇)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共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共15篇)篇1: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西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本节课后,我有以下收获: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一、成功之处:”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改进措施:。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精心设计教案。。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篇2: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有了之前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思考计算方法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孩子会迁移用之前的方法,这也是我很开心看到的。学会怎么算之后,我让孩子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能迅速发现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十位上先进行计算,另一道算式是个位上进行计算。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孩子试着从减数入手,虽然回答的结结巴巴,但大概意思我还是能听明白的,这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孩子其实真的很不错,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本节课的优点体现在:。在动手操作这一块我组织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探究两位数减位数时,小棒,计数器只是作为个别学生辅助计算的工具。。以学生最熟悉的春游场景作为学习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从摆小棒到拨计数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最后抽象出算法,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和时间。篇3: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相加、减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提升。以为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但在课堂作业里,还是有不少学生做错,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没有细心看题;二是个别后进生分析能力弱,不能自主分析。篇4: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篇5:二年级数学《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教这部分内容我高估了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推算上,刚开始说算理,学生表达起来比较有困难。于是我帮助学生复习了数的组成例如,400是由4个百组成的。增加提问:400是有几个十组成的?通过这样的复习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并为新课做好铺垫。推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计算方法,因此在学习“400+200=600”这样的题目时,学生已经能够从“4+2=6”进行推算出来。通过推算我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到理解算理:因为4个百加2个百是6个百,所以400+200=600。其次,我通过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带头多说几遍,让其他同学学着说,还通过同桌互相说,。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学习“230+180”这样的题目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900-10”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我在帮助学生理解后,又出了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篇6:加减法教学反思加减法教学反思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1000到底等于多少"这个问题时,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方法,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又让学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学会赏识和学习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3、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4、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篇7:加减法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验算的基础。但开展本课教学内容时并非简单地从一个纯计算题入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购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这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又让学生体验在实际情况中验算的必要性。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验算,所以在小组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验算也不一定正确,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安排练习时设计了诊断等多种形式的习题,是学生感悟到了无论是计算还是验算都需要认真仔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理解验算也是判断计算正确与否的一个方法。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加法与其减法验算的关系,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没有很好的强调验算的书写格式,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练习时书写不规范;3、引导学生体验验算是检查计算方法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或备课中,我会更仔细的研究教材,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篇8: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本课设计了参观植物园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和计算方法放在重难点。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这样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复习数的组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6和7的加减法的学习。教学时,我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说一说,用手比一比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和问号、大括线的含义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有时语言不够简练,提问时不够贴近儿童的语言,针对课堂上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的不够巧妙,有时随意性的语言不应出现,课堂结构密度不是十分紧凑,针对个别同学的问题没有做到巧妙、妥善的处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多学习,诚心请教,改正不足,吸取经验和教训,加强自己的教师基本功练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篇9:加减法教学反思《8、9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的内容,作为第一次随堂听课的内容,我上得比较失败。在听完几位老师的意见后,写了点反思,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方向。1、学会让孩子们开口说数学在寻找数学信息的时候,很多小朋友跳过了对数字的理解,直接进入到数字的计算。不得不说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计算能力还是挺不错的,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他们当中只有一部分的同学能完整的讲出算式的整个含义。这里我没有把他们及时地拉回来,重申数字与算式的语言表达,而是跟随他们的脚步进入到下一步。其实,数字、数学信息的表达对数学题目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也是今后数学学习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尽可能的让小朋友们开口说数学。同时,注意把话说完整。例:在一图四式中,先要让学生表达看到的数学信息,如:左边有6只恐龙,右边有2只恐龙。接着,引导小朋友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同时要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6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2+6=8与6+2=8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让小朋友们根据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有一部分小朋友经常在减法上出错,经常出现6―2=4的状况,用一部分减去另一部分。如果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字的含义,完整的表达出来,相信正确率也会有所提高。

2025年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共1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