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明清史 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明清史 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明清史 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轮复习——明清史(一)、阶段性特征说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开的阶段性特征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形成整体得、相互关联得立体化认识。因此笔者将知识点用小论文的方式写出来,既解决的知识点问题,又训练了小论文题,一举两得。论题:明清社会鼎盛与危机并存论述:明清社会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末期,各方面完善的同时,危机亦逐步显露。从政治层面看,内阁、军机处的出现,是集权政治下皇权发展的顶峰,这是集权政治的鼎盛期。但是由于废除宰相,使得皇权失去了法理下的制约,为中国社会在近代的转型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从经济层面看,玉米、番薯的引进改变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伴随着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诏令的颁布进一步促进的农业、人口的发展,但是却使得小农经济社会的基础更加强化,亦为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了阻力。从思想层面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冲破理学桎梏的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但是处于理学、八股取士下的社会,这些思想家的呼声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泛起一丝涟漪。综上,从集权制度本身看,其自身已经发展趋于完备,但是从历史进步的眼光看,盛世和危机呈现出了一体两面的明清时代。(二)、高频知识点一、内阁1:产生的根源:集权政治下,皇帝精力、能力无法分配、顾及所造成。2:特点:始终不是宰相;不能统领六部;有建议无决策;后来权力有所增加。3:司礼监:起初为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二、商业发展商业市镇的兴起;粮食结构发生变化;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专业化市镇的出现);形成区域性大商帮、会馆;玉米等经济作物引进,促进了人口的增加;重农抑商程度不断松弛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三、手工业发展私营手工业:明中期以来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四:理学VS进步思想1:明清时期,理学不断世俗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进步思想:反对专制、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3:传统观念在商品经济发展下不断被冲击。(三)、不同角度切入政治史部分1:从君主集权(总体)的角度切入考察(原创)起居注是君主日常起居言行的记录。起居注官每天随侍皇帝左右,记录他的言行。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废除了起居注官制度。其旨在(D):从内阁、司礼监权力变化角度切入考察君主集权(·浙江高考·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3:对内阁权力变化的角度切入考察(2020·全国Ⅲ卷高考·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原创)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入侵大安口,大学时孙承宪带军与其作战,指挥有方,首府了许多失地;崇祯十二年(1639年)大学时杨嗣昌率领明军主力镇压四川张献忠部队。这一现象表明明朝末年(A):..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4:从明清中央集权的角度切入考察(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从盛世与危机并存角度切入考察参看小论文题目论述经济史部分1: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考切入察(2014·全国大纲卷·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从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角度切入考察(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从工商皆本的角度切入考察(2020·山东高考·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从私营手工业地位变化角度切入考察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2020年新课标2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质。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从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发展角度切入考察(原创)明初,山东成为全国棉花的重要产区,而到了清代,植花生、烟草等种植成为重要的农作物。这一变化反映了(C):从长途贸易角度切入考察(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1:从“经世致用”角度切入考察(·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2:从理学世俗化角度切入考察(2021年全国乙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从文化平民化角度切入考察(原创)宋代笔墨纸砚消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消费主体也颇为广泛,“垂髫之儿,皆知翰墨”。士大夫更常常不惜花重金购买。这种现象反映当时()(原创)在清朝初期,“苏州派”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总结他的传奇戏曲创作经验时明确指出:“与文章的‘不怪其深’相反,戏曲语言‘贵浅不贵深’。然一味显浅而不知分别,则将日流粗俗,求为文人之笔而不可得矣。”李渔认为(B)A词贵显浅是传奇戏曲最重要的艺术生命B雅俗并陈的艺术方式更加利于戏曲传播C化俗为雅是戏曲创作必须坚持的原则D世俗化的戏曲才更能深入和打动民众4:从冲破理学束缚角度考察(2016·江苏高考·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四)经典真题1.(2021·全国甲卷高考·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2020·全国Ⅰ卷高考·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2019·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2019·全国Ⅱ卷高考·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2019·全国Ⅲ卷高考·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2018·全国Ⅱ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2017·全国Ⅰ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2017·全国Ⅱ卷高考·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2016·全国Ⅰ卷高考·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2016·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2015·全国Ⅰ卷高考·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河南、.(2014·全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载表明当时().(2013·全国Ⅱ卷高考·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2025年明清史 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543 KB
  • 时间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