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据调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含市场摊位)5190家。按管理环节划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8家,其中卤肉制品23家,纯净水厂4家,糕点生产企业11家,食品包装企业6家,米粉加工厂3家,其他企业11家。流通中的食品企业(含市场摊位)有4028家,其中大中型超市15家,小型超市56家,小型杂货店1035家,农贸市场29家(摊位2704个)。消费领域有餐饮企业(含学校食堂)1104家,其中餐饮企业1028家,学校食堂26家,酒吧、咖啡馆50家。有近2万人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按照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区质监分局和区卫生局分别对食品生产和消费环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目前全区食品生产中A类企业29家,B类企业(小作坊)28家,有9款产品通过QS认证。全区共有A级餐饮企业6家,B级餐饮企业58家,C级餐饮企业964家。近年来,在区委、区xx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创新xx思路、完善机制、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积极努力。多年来,我区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成绩来之不易。1、强化组织xx,完善工作机制。近年来,区委和xx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目标。Xx区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xx为民十件实事之一,每年提出工作目标,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紧落实。Xx区局每年安排食品安全专项资金16万元,拨款7万元购买食品安全执法车,确保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执法。2000年,根据xx市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要求,xx区安排专项资金126万元,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2000年,根据全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工作的要求,区xx局安排24万元用于创建,8万元用于食品抽样检验。全区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目标任务,与责任部门、责任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签订责任证书,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形成了“xx统一、部门指导协调、各方共同行动”的工作机制,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文件,有效夯实了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工作基础。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1:..处置能力,各监管部门制定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2000年以来,全区组织了两次大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了我区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监督体系。目前,我区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区质监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确保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散装、裸装食品专项检查,以消费者举报投诉为xx,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区卫健局立足食品安全保障工程,量化分级管理,加强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通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确保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区商务和旅游局以生猪屠宰为监管xx,加强流通领域猪肉、酒类、蔬菜安全监管;Xx区动检部门重点规范市场检疫程序,严厉打击销售病畜产品和未经检疫的违法行为,确保全区畜产品安全。近年来,在区委xx、区xx的正确领导下,区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作体系,为保障全区食品安全监管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监管效能。近年来,各监管部门认真履职,强化日常监管,突出专项整治,强化重大节日食品安全保障,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注重畜禽统一防疫,大力开展联合监管执法,着力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加强日常巡查,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建立食品安全检查、抽查和备案制度,加强生产企业食品原料检验验收制度,严格执行流通备案登记制度,监督超市、集贸市场严格执行动物产品索证索票和来源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检查,极大地消除了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中的安全隐患。据统计,2008年,全区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3289人次,出车3009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8492户,取缔无证食品窝点33个,,无害化处理畜产品1162公斤。二是开展专项整治,确保食品安全。通过对火车站、金家墩、xx鲁花长途客运站等xx地区的专项检查,全面清查散装、裸装食品,督促检查宾馆、酒店、餐饮单位的食品加工、储存和餐具消毒措施,加强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文化集市、旅游节庆、赛马节庆、美食节等2:..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确保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安全。近年来,我区组织开展了问题瓜子、减肥胶囊、卤制品、劣质奶粉、红心咸蛋、豆制品、米粉、放心肉、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各类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查获假酒200余件,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0余起,涉案金额27万余元,销毁假冒伪劣食品8吨,货值约11万元,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这芝麻糕、鸭脖子以及中小餐馆餐具等食品与用具进行抽检,年共检测512个批次,750多个项次,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加大对农产品检验检测力度,年共抽检蔬菜6050批次,%;“瘦肉精”检测1800批次,合格率100%。四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意识。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推进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利用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咨询服务等形式,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年以来,全区共免费发放各类食品安全法制宣传资料5万余份,有力推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五是创xx工作思路,探索长效管理模式。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发挥150名网格管理员的“流动哨”作用,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巡查,随时掌握食品安全的动态信息,各职能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实行包括节假日在内的轮流值班制,及时有力地查处被投诉的食品经营单位,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的“无缝管理”。上述实践证明,在区委、区xx的正确xx,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广大xx、职工为一方土地保社会稳定、保食品安全、保百姓健康,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积累了好经验、好办法。年以来,全区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国31城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中受到xx及省、市xx的充分肯定,我区连续三年荣获“全市食品安全先进区”光荣称号。我区食品安全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做法,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进行书面交流,《中国医药报》、《中国食品质量报》进行了专题报道,xx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我区“12315进超市”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我区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工作引起了xx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电视台、电视台、日报都对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二、困难与问题1、监管体制、机制不顺。目前,我区采取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3:..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与xxx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是相吻合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尚存在执法力量分散、监管合力不强、职能交叉重叠、信息沟通不畅、多头执法与监管缺位同时并存等诸多问题与不足。由于6个监管部门分属3位副区长分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综合协调和统一调度。2、监督力量薄弱,经费保障不足。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区质监分局、区食品药监分局专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只有1到2人,难以担负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线长的重任。在执法主体资格上,部分执法人员也不能适应法制化管理要求;少数单位通过聘用协管人员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却难以绕过协管人员无执法资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市、区两级xx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xx预算,确保了基本、常规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能够及时到位,但对一些突击性的专项整治任务及活动,执法所需的快速检测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添置和更xx等方面,却存在较大缺口,检测手段滞后。3、监管工作存在漏洞。目前,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在监管方式和措施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证照办理,轻日常检查;重市场准入,轻生产经营的现象。受监管力量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位于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区域的家庭作坊式的食品生产加工点,监管工作尚未完全覆盖到位,存在着监督缺位现象。4、检验检测资源分散,执法成本高。目前,我区6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中,具有直属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仅卫生、动检2家,其它部门除开展少量快速检测外,需将样品送往相应市级检测机构,从而影响了样品检测的时效性。与此同时,由于不同监管部门检验检测标准不一致,出现同一品种食品重复抽检,抽检结果相互抵触的现象,既增加了执法成本,也影响了执法的严肃性。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我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不大,竞争十分激烈,生存压力大,大部分企业不愿将过多资金和精力用于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卫生管理水平方面,导致违法经营和不规范生产加工食品问题时有发生。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未取得证照而擅自生产经营,少数企业甚至拒不配合执法部门的监管。一些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缺乏,不经健康检查而上岗工作,这些违法行为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了诸多隐患。6、早餐、夜市和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等无证经营行为监管难度大。早餐、夜4:..市和学校周边饮食摊点流动性大、时间性强,多为无证照经营,卫生条件极差,缺乏必要的餐具消毒设施,从业人员也大多无健康体检合格证,严重危及广大市民和师生的饮食安全。但经营这些饮食摊点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为下岗职工和外来农民工,经济条件差,经营饮食摊点成为他们主要的谋生手段。再加上市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味图方便、图便宜,给这些无证饮食摊点提供了生存空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在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又能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给我们监管工作带来了xx的挑战。三、几点建议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各级xx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面对全社会食品安全状况的严峻形势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xx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创xx监管理念,整合监管资源,完善监管机制,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需要xx、企业、消费者和媒体的共同参与。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为契机,广泛通过广播、报纸、网站等多种渠道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通过xx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监管”的局面。一要加强正面报道,宣传各级xx、职能部门就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及其取得的实效;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放心食品的选购知识,提高广大群众识别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能力。二要定期公布食品质量,向消费者推荐名优品牌、放心食品和优秀企业,曝光不法生产企业和不合格产品,做到“扶优制劣”,引导百姓正确消费。三要充分发动群众争当义务宣传员,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大家安全消费,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权,使不安全食品没有市场,从而建立一个由xx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四要注重发挥食品经营企业主观能动性,引导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链和安全监督链。五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落实xx和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诚信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形成自律机制,从而真正成为支撑食品安全的重要社会组织。2、逐步完善监管体制,构筑长效管理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5:..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一要完善区食品安全协调小组工作机制,落实好工作目标责任制,谋划食品监管方式,完善工作举措。建议明确一名副区长牵头,以切实加强对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管理,加强对区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小组的组织、协调和调度。通过建立定期的例会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整体联动。二要充分发挥网格监督员的“流动哨”作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发现和举报机制。三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通过及时分析评估食品安全隐患,在预警和控制上下工夫,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以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四要借鉴外地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将夜市、集贸市场、集体食堂、生猪屠宰等一些时间性、流动性较强的监管难点和xx,纳入联合执法范畴,形成监管合力。五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力量,搞好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违法行为,特别是对一些不顾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不法商贩,要依法予以重罚,做到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3、增加投入,确保食品安全检测费用落实。《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目前,我区部分监管部门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每年对辖区食品经营企业进行抽样检查,并收取一定抽检费用,作为工作经费的补充。《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后,再向企业收取检验费用就是违规,就是乱收费。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预先核定抽样品种和数量,并计算出所需抽检费用,纳入xx预算。目前,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就是采用这种办法,并且我市部分城区也开始采用这种办法,落实食品安全抽检费用。二是采取据实报销制。由各职能部门根据抽样数量和检测项目,计算出抽检费用,据实向xx部门报销,并由xx部门予以审核把关。4、整合检测资源,打造区域性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xx。《食品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安全6:..风险监测信息。因此,加大检测力度,增加检测频次,准确掌握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是提高监管能力和预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准确、快速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我们建议整合分散在卫生、动检等部门的检测资源,适当添置一些基本的检测设备,建立一个综合实力强、检测水平高、服务项目多的区域性食品安全检测xx,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如此既能实现资源共享、整体联动,避免重复建设,还可以解除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企业因多头监管造成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抽检的费用负担。7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