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玉米孢囊线虫危害症状和形态学特征 】是由【资料之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玉米孢囊线虫危害症状和形态学特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DB41/TXXXX—XXXX附录A(资料性) 玉米孢囊线虫危害症状玉米孢囊线虫为植物根部的定居型半内寄生线虫,大多数卵都保留在孢囊内。玉米孢囊线虫危害玉米根部,导致根部产生病变,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孢囊线虫病田间症状表现为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出现萎缩,矮小等症状;叶片发黄,叶色暗淡无光;叶尖干枯,叶边缘焦黄。同时,被玉米孢囊线虫侵染的根不能很好地生长、根系短小,丛杂。相较于未受害玉米植株,受害玉米植株抽穗较早且结实较小,玉米粒畸形。河南地区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根系上可以见到浅黄色或黄棕色的孢囊。 测量数据孢囊:体长410μm~780μm,体宽260μm~550μm,体长/~。雄虫:体长640μm~990μm,~,体长/~,体长/~,体长/尾长105μm~207μm,~,~,~,~,~。二龄幼虫(J2):体长355μm~480μm,体长/~,~,~,~。 孢囊玉米孢囊线虫的孢囊在形态上与大豆孢囊线虫和甜菜孢囊线虫相似。玉米孢囊线虫的孢囊较小,柠檬形,黄褐色,孢囊表皮有Z字形纹路;有突出的阴门锥,从阴门锥的正上方往下看,可以看到被阴门裂分开的双半膜孔,再往下有阴门下桥,通常为蝴蝶结状,有时细长;阴门下桥下方有4个突出的指状泡囊,指状泡囊下有随机分布的长短不一的泡囊群。 雄虫玉米孢囊线虫的雄虫非常稀少,且为不定时发生。玉米孢囊线虫雄虫体细长,蠕虫型,尖端渐变细;头部钝圆,有4个环纹,头骨架硬化;虫体有明显的角质层,并有整齐中等粗细的环纹;有强壮的口针和明显的口针基部球,其分布从虫体前端2~3个体环开始到虫体8~9个体环的位置结束;侧区有4条侧线,中间两条侧线距离较旁边两条侧线窄,侧区分布在虫体中间,其宽度小于虫体的四分之一。 二龄幼虫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虫体呈蠕虫形,圆柱状,到虫体尾部渐变细;头部钝圆硬化,唇区较高,有强壮的口针和明显的口针基球,基球呈锯齿状;虫体尾部有透明区,透明区有较明显的体环;虫体表有4条明显的侧线。 寄主范围5DB41/TXXXX—XXXX玉米孢囊线虫的寄主范围主要是玉米,大麦,小麦,燕麦,黑麦,水稻,高粱,甘蔗,谷子等农作物。此外,多种禾本科杂草也是玉米孢囊线虫的寄主,如洋野黍,草原看麦娘,拂子茅,薏苡,千金子,糜,狼尾草,稗,香根草等也是玉米孢囊线虫的寄主。 发生规律孢囊线虫属于半内寄生线虫中的定居型类群,一旦将头部和虫体前部钻入根组织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再转移直至完成发育和生殖。在不同环境下,玉米孢囊线虫从二龄幼虫到孢囊形成所经历的时间不同。二龄幼虫可以在雌虫表皮变黄或者变为亮褐色之前,即雌虫在未成熟时孵化出来。二龄幼虫在接种12h后就侵入玉米的根部,在接种后第5天侵染量达到最大,大多数J2侵染发生在根部的伸长区,较少出现在分生组织区或根尖。在温度为27℃~38℃时,J3、J4出现的时间分别为接种J2后的5d~6d和7d~8d。在印度,在一个玉米种植季里,玉米孢囊线虫可以发生5~6代。我国广西玉米最适侵染和发育温度为30℃,河南地区玉米孢囊线虫最适侵染和发育温度为28℃。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6DB41/TXXXX—XXXX附录B(资料性) 。 玉米孢囊线虫病孢囊及卵量调查表孢囊密度(个/克卵密度(粒/克调查地点样品编号玉米品种总孢囊数活孢囊数单孢囊卵量土)土)调查时间:调查单位:调查人: 。 玉米孢囊线虫发育进度调查表玉米根内不同龄期幼虫数量(条)调查地点样品编号玉米品种播种日期玉米生育期备注J2J3J4Fe调查时间:调查单位:调查人: 。 玉米孢囊线虫病白雌虫调查表调查地玉米播种玉米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白雌虫数不同级别株数病情备注点品种日期育期(株)(株)(%)(个)01234指数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调查时间:调查单位:调查人: 。7DB41/TXXXX— 玉米孢囊线虫病大田白雌虫普查调查表调查玉米播种日玉米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白雌虫数不同级别株数病情备注地点品种期育期(株)(株)(%)(个)01234指数调查时间:调查单位:调查人: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8
玉米孢囊线虫危害症状和形态学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