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 -
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1)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适中,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繁衍生息。地球的形状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球体,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椭球。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两者相差21公里。地球表面积约为510万平方公里,其中约71%被广阔的海洋覆盖,剩余的29%则是陆地。地球上的气候、地貌、生物等自然现象都受到地球形状、自转、公转等因素的影响。
(2)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地图的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绘制地图来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的精度和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现代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自然地图主要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反映了地球的自然面貌;社会经济地图则包括行政区划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活动和发展。地图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传统制图和现代制图两种。传统制图依赖于手工绘制,而现代制图则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地图制作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 2 -
(3)地球与地图的关系密不可分。地图是人们根据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地球表面的信息进行抽象和简化的产物。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物分布等。通过地图,人们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进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时,地图也为我们提供了导航、规划、决策等方面的帮助。在现代社会,地图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出行、工作还是学习,地图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等。大气层的厚度约为1000公里,从地表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对流层是离地面最近的一层,厚度约为10至20公里,这里的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天气变化的主要场所。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20至50公里,这一层大气较为稳定,是飞机飞行的理想空间。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至85公里,温度随高度升高而急剧下降。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为85至1000公里,温度极高,大气密度极低。
- 4 -
(2)大气中的氧气对地球生物至关重要,地球大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这个比例是经过数亿年的生物演化形成的。氧气不仅支持了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还与燃烧、光合作用等过程密切相关。%,尽管含量较低,但它是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全球气温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以2019年为例,。
(3)大气层中还有臭氧层,它位于平流层,厚度约为20至30公里,主要成分是臭氧(O3)。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然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氯氟烃(CFCs)等化学物质,臭氧层出现了空洞。以1990年的南极臭氧空洞为例,其面积达到惊人的2900万平方公里。随着国际社会对臭氧层保护的重视,各国共同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制和淘汰CFCs等有害物质的使用,臭氧层空洞逐渐得到修复。目前,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已经缩小,臭氧层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为咸水,%为淡水,且其中大部分淡水以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形式存在。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以2018年为例,全球人均水资源量为7287立方米,而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32立方米。
- 4 -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的关键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流等环节。蒸发是指地表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的水分通过太阳辐射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滴,最终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表。径流是指降水后流向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流。地下水流是指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并在地下流动的过程。以亚马逊河流域为例,,其中约60%通过蒸发返回大气,40%通过径流和地下水流补充河流。
(3)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的1/4。中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则严重缺水。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最为紧张的地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实施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水利工程,以优化水资源配置。同时,中国还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6 -
第四章 地球上的生物
第四章地球上的生物
(1)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最为丰富和复杂的特征之一。根据生物学家估计,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可能超过200万种,其中已知物种约为180万种。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和种类,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基因的差异,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是指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和分布。例如,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物种数量占全球物种总数的60%以上。
(2)生物在地球上的生存和繁衍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由多种生物种类组成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例如,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珊瑚礁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支持着成千上万种海洋生物的生存。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生物入侵、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以大熊猫为例,大熊猫是一种生活在中国的珍稀物种,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中部地区。由于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大熊猫的数量一度降至仅剩1000多只。通过保护区的建立和人工繁育计划的实施,大熊猫的数量逐渐恢复,但仍需持续关注和努力。
- 7 -
第五章 人文地理
第五章人文地理
(1)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迁移、居住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的科学。它关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影响地理空间。例如,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分布和土地利用,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以东京为例,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东京的地理学研究涵盖了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多个方面。
(2)人文地理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的发展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使得地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展示变得更加高效和直观。在规划和管理城市时,GIS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人文地理学也为解决诸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不仅关注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还关注文化差异和社会结构。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都会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例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在历史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这些城市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上都有独特的特点。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这些城市的历史变迁和现代发展,揭示了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地区发展,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

2025年苏教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5-01-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