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之,不求形似,聊以自误耳。”——倪瓒
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述宋
代和元代山水画风格的差异?
《潇湘奇观图》(中国画)米文仁(宋)
米友仁特别喜欢表现『春雨初霁,江上诸山云气涨漫,冈岭出没,林树隐见』的情景,『草草而成,不失天真』。 此幅是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作者在自识中写道:『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东,高冈上以海岳命名,卷乃庵上所见山....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胜处,则复写其真趣』由此可知此「潇湘奇观」并非湘江山水的再现,而是借镇江山水抒发对潇湘景色的怀念。 图卷中的山、树用横点画出,有时也勾以墨线,然后渲染,他所作「拖泥带水皴」先用水涂抹,再蘸焦墨横笔拖过,造成浑厚自然,迷蒙天际的效果。
《早春图》郭熙(宋)
郭熙所绘。郭熙的山水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画山石形如“鬼面”、“乱云”。写瘦树估枝,状如“蟹爪”、“鸦爪”。《早春图》充分运用以上手法赞美回春的大地。
《溪山行旅图》范宽(宋)
《溪山行旅图》一改常规构图,迎面耸立、雄壮浑厚的大山头被置于画面的主要位置,顶天立地,极具质量感,造成一种撼人心魄的视觉效果。山巅茂林密树,山谷飞瀑如练,直落千尺。山下空濛一片,衬托出怪石嶙峋的岗丘;斤上杂树丛生,树隙间楼阁隐现。山脚流水潺湲,山路卜驮队纡行。在画幅右下角草丛间,有“范宽”二字款。还有董其昌“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题字。(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原作规格:
×,绢本,浅设色
创作日期:
北宋
《深堂琴趣图》佚名(宋)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绘画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小品画,也即册页画。这些张幅不大的作品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及人物故事等内容。它们题材多样,丰富多彩,这些精美的画幅小中见大,其描绘的内容丝毫不亚于大幅的立轴或长长的手卷。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其实"小也有小的不易"。张幅小的画面,让观者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无法藏拙,必须处处精心营造,不得马虎。所以这些小品画,都十分的精致、耐看,经得起玩味。而且册页绘画的作者中也不乏名家高手。这些册页,原先可能是宫殿中配置在屏风上的装饰画,或者是画在纨扇上的装饰画,因其艺术品质上佳,被人收集在一起装裱成册页。
《踏歌图轴》 马远(宋)
踏歌图,是马远的名作之一。绢本,水墨淡设色。这是一幅描写阳春时节农民在郊野田陇间踏歌欢娱情景的山水画。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巾(今山西水济县),宋室南渡后居钱塘(杭州)。他是南宋光宗和宁宗两朝(公元1190—1224年)画院的“待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欣赏文件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