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对下列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B.“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D.“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A.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第二,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D.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3.下列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液氧冰水混合物
B.蒸馏水澄清石灰水
C.新鲜的空气水银
D.铜丝石灰石
4.如图是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B.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D.该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
5.下列仪器可以加热使用的是
A.烧杯 B.集气瓶 C.滴瓶 D.量筒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的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C.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7.下列对于灭火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 —— 隔离可燃物
B.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 —— 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C.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 —— 降低油温
D.用扇子扇灭烛火 —— 隔绝空气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
B.自然界中,无色透明的水都可以直接饮用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B.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高分子会变大
C.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D.水电解时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10.华为公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幕的 5G 折叠手机,国内 5G 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如图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 B.镓原子属于金属原子
C.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 D.
11.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
A.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12.为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某些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放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K1,观察到蜡烛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证明CO2在通常条件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继续的操作是___。
14.从 2019 年 8 月上中旬开始在大半个月的时间里,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出现了超过 7 万次的火灾,超过 80 万公顷土地被火焰吞噬。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减少灾难的发生。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化学小组同学做了如图 1 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1)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
(2)图 1 中实验 1、3 对照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
(3)图 1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 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为了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老师展示了如图 2 所示实验:通过用力上下振荡锥形瓶可以看到白磷燃烧、水火相容的场景,停止振荡则火焰熄灭。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填序号);
A 必须用力上下振荡 B 要有可燃物
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5)老师和同学们又一起完成了图 3 所示的趣味实验: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 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示数为 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 隔绝氧气 B 撤离可燃物 C 降低温度 D 降低着火点
(6)在实验时,有同学不小心在燃着的酒精灯上方撒落了铁粉,观察到火星四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却能在空气中燃烧,由此说明在某些工业生产中将原料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铁粉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_。
15.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一瓶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装置B和装置C均可用来作发生装置,你认为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16.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不选择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__。
(4)主要的实验步骤有:①加热②装药品并固定试管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用序号表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份CaCO3)可以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18.如图所示为市面上销售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 请计算
(1)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若按说明书上用量补钙,每天补充钙的质量为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小英同学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15g,现将75mL的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量/mL
25
25
25
生成气体的质量/g

m

试求:
(1)m的值是_____g.
(2)求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错误;B、“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含有蔷薇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正确;C、“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错误;D、“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
2、B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详解】A、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第二,硅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4,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正确;
B、图②对应的元素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不正确;
C、图②④(氯元素)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
D、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符号为O2−,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3、D
【详解】A、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多种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A正确;
B、根据“钛”的偏旁,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C错误;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故D正确。故选: C。
【点睛】
元素周期表小方格的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中间表示元素名称,正下方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5、A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烧杯可以加热使用,但必须垫石棉网间接加热;B选项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C选项滴瓶不能用于加热;D选项量筒只是量器,不能用于加热;故答案选择A
考点:仪器的使用和选择
6、A
【详解】A、若氧气不足,木炭不完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能导致中毒的原因就是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
故选:A。
7、A
【详解】A、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属于撤离可燃物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选项说法错误;
C、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是利用隔绝空气的原理,选项说法错误;
D、用扇子扇灭烛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故选A。
8、C
【详解】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故A不正确;
B、自然界中,无色透明的水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或微生物,不能直接饮用,故B不正确;
C、煮沸可以除去水中钙镁离子等,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但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会造成水体污染,城市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故D不正确。故选C。
9、D
【详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说法错误;
B、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所以水沸腾时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大,故说法错误;
C、水的蒸发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
D、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即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表示原子序数为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镓原子属于金属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100%=,
:××100%=,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选:B。
12、D
【详解】A、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
B、表示的是禁止吸烟;
C、表示的是禁止烟火;
D、表示的是禁止带火种。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燃烧更剧烈 2H2O22H2O+O2↑ 关闭K1,打开K2,放入适量的稀盐酸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打开K1,放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K1,观察到蜡烛燃烧更剧烈;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关闭K1打开K2,放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和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燃烧的蜡烛熄灭,证明CO2在通常条件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4、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使白磷达到着火点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中的白磷不燃烧,3中的白磷燃烧 D B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详解】(1)红磷燃烧会放出热量,并且产生大量的白烟,即生成了固体的五氧化二磷。图1实验中,热水的温度大于40℃,所以可以为白磷燃烧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使白磷达到着火点;
(2)图1中的1、3两支试管对比可以发现,1中盛放的是红磷,着火点是240℃,热水无法提供足够的温度,所以红磷不燃烧。而3中盛放的是白磷,着火点时40℃,热水能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所以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图1中的试管2和试管3进行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接触助燃物。两支试管里都盛放了白磷,且放在热水中,说明都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2试管中的白磷没有接触空气,3试管中的白磷接触了空气,则2中的白磷无法燃烧,3中的白磷可以燃烧。故答案为:2中的白磷不燃烧,3中的白磷燃烧;
(4)白磷是可燃物,在热水中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根据题意,通过用力上下震荡锥形瓶可以看到白磷燃烧水火相容的场景,停止振荡则火焰熄灭。上下震荡锥形瓶时,白磷能与氧气接触,停止振荡时,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该实验直接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答案为:D;
(5)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根据图示可知,在温度计示数在280℃以上,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所以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答案为:B;
(6)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铁粉可以。可以分析出,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相较于铁丝比较大,则铁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可以分析出,工业生产中,将原料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容易进行。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15、长颈漏斗 水槽 AD(或AF) 2KMnO4K2MnO4+MnO2+O2↑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反应原理和装置。
【详解】(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一瓶氧气,因为反应需要加热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应选用的装置是A和D或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装置B和装置C均可用来作发生装置,装置C作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6、酒精灯 B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够和水反应 C ③②①④⑥⑤
【详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a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因此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够和水反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气难溶于水,同时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采用排水法或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因此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C;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因此顺序为③②①④⑥⑤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
【详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
答:
【点睛】
根据方程式计算难度不大,但要注意格式规范,如设未知数不带单位、已知量带单位等。
18、(1)8%;(2)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imenshu
  • 文件大小214 KB
  • 时间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