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kuailonggu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完成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HCl→HNO3 B.Ba(OH)2→BaCl2
C.Zn→Fe D.CuO→Cu(OH)2
2.飞艇内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氦气 B.氧气 C.空气 D.氮气
3.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分子的是
A.食盐水
B.镁铝合金
C.酒精溶液
D.稀硫酸
5.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B
在阳光下,湿衣服比较容易晒干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
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7.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生产离不开化肥,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是常用的氮肥
B.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C.磷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D.农家肥和化肥不能同时施用
8.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9.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直接构成物质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原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10.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二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2(SO4)3溶液的方案中最佳的是
A.过量的Fe粉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B.过量的Fe2O3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C.过量的稀硫酸与Fe2O3反应
D.过量的Fe粉与CuSO4溶液反应,过滤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如表是四种糖的信息,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名称
核糖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化学式
C5H10O5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分布举例
骨细胞
葡萄
甘蔗
米饭
最大含量

含葡萄糖30g
含蔗糖17g

(1)核糖由_____元素组成。蔗糖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某同学一天吃了200g葡萄,他吸收的热量为_____kJ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检验米饭中含有淀粉的方法为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g(不含结晶水,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试计算: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______。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同学们研学游出行大多会携带保温杯,小明同学的保温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1 种即可)。使用不锈钢做外壳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1 点即可)。鉴别涤纶和棉布的简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______(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物质M是_____;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2)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溶液1mL~2mL,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震荡
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
[分析与思考]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16.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产生活中铁和铁的化合物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铁的广泛应用“加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_____(填“单质”或“元素”)。铁制炊具加热食物,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_____。铁与铬、镍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没有涉及到_____(填字母)。
A 合金B 无机非金属材料C 合成材料D 复合材料铁锈成分的探究下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_____(选填序号)。
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Fe(OH)2Fe
(OH)1Fe2O1•xH2O
次要过程为FeCO1,写出Fe→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铁锈组分的确定
某铁锈成分为Fe2O1•xH2O和FeCO1.为确定其组成,,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Fe2O1•xH2O失去结晶水温度为110℃,FeCO1在282℃分解为FeO和CO2
②温度高于500℃时铁的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装配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要_____。装置A中的反应为:H2C2O4(草酸CO↑+CO2↑+H2O通过B、C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_____(选填序号)。
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现控制D装置中的温度为100℃对铁锈进行热分解,直至D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则样品中FeCO1的质量m(FeCO1)=_____g。若缺少G装置,Fe2O1•xH2O中x的值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炼铁过程的探究进行上述实验时,应先点燃A装置中的酒精灯,后对D玻璃管加热,原因是_____。将上述100℃完全分解后的D装置中剩余固体继续升温,当温度高于500℃时,铁的氧化物全部被CO还原得到铁的质量_____克。(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A、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可以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可以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
C、锌能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可以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可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解析】
考虑充入飞艇内的气体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该气体的密度要比空气小很多这样才能获得足够大的浮力;充入的气体要不易燃,以防发生爆炸的危险。
【详解】
A、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密度比空气小很多,可充入飞艇内,符合题意;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具有助燃性,不可用,不符合题意;
C、如果充入空气不能给飞艇提供足够的浮力,不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其密度只比空气略小,不能提供足够的浮力,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解析】
因为题中曲线反映的是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实验中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因此在反应时,两种金属的曲线应该是重合的。从发生的两个反应:Mg+H2SO4=MgSO4+H2↑ ,Fe+ H2SO4= FeSO4+ H2↑ 中可以求出,Mg和H2的质量比是24∶2,Fe和H2的质量比是56∶2,因此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如果全部反应最终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A、C、D三个对应关系错误,B对应关系正确。故选B。
4、C
【解析】
A、食盐水是食盐的水溶液,食盐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镁铝属于金属单质,分别是由镁原子、铝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和水均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别是由酒精分子、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硫酸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5、C
【解析】
A、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B、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D、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故选C。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6、C
【解析】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故选C。
7、B
【解析】
A、硝酸钾中含有氮、钾两种营养元素,故硝酸钾是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钾肥能増强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符合题意;
C、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磷肥能増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不符合题意;
D、一般在施用时,总是在增施农家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化肥,起到缓急相济、互相补充的作用,故农家肥和化肥能同时施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解析】
,远离人群和可燃物,以防炸伤人或者引起火灾,选项正确;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避免天然气继续泄露,并降低室内天然气的浓度,选项正确;
,立即用湿布盖灭,不能浇水,以免扩大火势,选项正确;
,应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浇,以免引起触电事故发生,选项错误。选D。
9、A
【解析】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错误;
D、离子、分子、原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错误;
故选:A。
10、B
【解析】
A、Fe粉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亚铁,不能制得硫酸铁,选项A错误;
B、过量的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铁,因氧化铁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的是纯的硫酸铁溶液,选项B正确;
C、因硫酸过量得到的硫酸铁溶液中混有硫酸,不能得到纯净的硫酸铁溶液,选项C错误;
D、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是硫酸亚铁,不能得到硫酸铁溶液,选项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三种 有机化合物 6CO2+6H2OC6H12O6+6O2 取少量米饭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加碘液,若碘液变蓝色,表明米饭中有淀粉
【解析】
(1)核糖的化学式为C5H10O5,可以看出核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
(3)他吸收的热量为:;
(4)反应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葡萄糖和氧气,条件是光照和叶绿素,化学方程式为:;
(5)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方法是:取少量米饭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加碘液,若碘液变蓝色,表明米饭中有淀粉。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100g 80%
【解析】
设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x,反应消耗盐酸的为y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80%,反应消耗盐酸的为100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塑料(或涤纶) 不锈钢耐腐蚀,经久耐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灼烧,闻气味 强, 4Al+3O2=== 2Al2O3,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品材质的识别,合金,涤纶和棉布的鉴别,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较多,难度不大。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不锈钢外壳、铝合金扣环是用金属材料制成,塑料壶盖、涤纶腕带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棉布隔热套是用天然材料制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或涤纶);
(2)使用不锈钢做外壳的优点是不锈钢耐腐蚀,经久耐用等;
(3)涤纶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棉布燃烧会产生烧纸的气味。鉴别涤纶和棉布的简易方法是灼烧,闻气味;
(4)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排在铁之
前,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 2Al2O3。
14、硝酸钾 ②③ % ②>③>①
【解析】
(1)根据图1可知,在t1℃时,氯化铵溶解度为40g,硝酸钾溶解度大于40g小于60g,150g溶剂水可以溶解60g氯化铵,可以溶解大于60g的硝酸钾,都可以被完全溶解,无法判断M,当温度升高至t2℃时,溶剂水减小了50g,此时溶剂水为100g,此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大于40g,小于60g,硝酸钾溶解度为60g,而此时溶液中没有沉淀,说明溶质全部溶解,而加入M为60g没有沉淀,全部溶解,说明M为硝酸钾,若为氯化铵则有固体沉淀,不能被全部溶解;在②的情况下,
100g水中正好可以溶解60g硝酸钾,此时恰好为饱和溶液,而当降温至③的情况下后,温度降低,溶解度降低,硝酸钾析出,但是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②③都是饱和溶液;
(2)②中为硝酸钾在t2℃下的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 ,另外此时为饱和溶液,也可以直接利用硝酸钾此时的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相同,%。
(3)①中硝酸钾质量分数= ,②中为饱和溶液,%,③为t1℃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无法计算,但若①与③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S=40g,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t1℃下硝酸钾溶解度大于40g,同一物质饱和溶液,随饱和溶液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③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①,所以答案为②>③>①。
【点睛】
饱和溶液溶质分数=;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随饱和溶液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酸 中 红 酸性或中性
(1)OH-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
[提出猜想]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若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若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还可能呈中性;
[实验验证]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因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溶液呈碱性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uailonggua
  • 文件大小218 KB
  • 时间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