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济法》法律基础知识.ppt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经济法》法律基础知识 】是由【闰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经济法》法律基础知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经济法》法律基础知识
CONTENTS
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行为
经济法责任
经济法律制度
经济法概述
01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不能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只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即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定义
经济法具有一般法律的基本特征,即国家意志性、特殊的规范性和应有的强制性、普遍性、明确性、稳定性等。同时,经济法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如经济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综合性等。
特点
经济法的定义与特点
早期经济法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家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因此,此时的经济法规范较少,且多表现为一些民商法规范。
现代经济法
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开始运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开始形成。此后,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强,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
经济法的历史发展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是指国家在经济自主和国家统制的边界条件或临界点上所作的一种介入状态。适度干预原则要求政府的干预行为必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并严格限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内。
社会本位原则:社会本位原则是指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基点,在对政府权力进行全方位限制的同时,又赋予政府至高的权力,以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社会本位原则要求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时,必须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
经济民主原则:经济民主原则是指经济法应当保障市场主体在平等地位上充分协商、自主决策,并保障其参与经济管理的权利。经济民主原则要求政府在干预经济时,必须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并保障其参与和监督政府干预行为的权利。
经济公平原则:经济公平原则是指经济法应当保障市场主体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经济公平原则要求政府在干预经济时,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偏袒任何一方市场主体,并保障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合法权益。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律关系
02
01
02
经济法律关系概述
它是经济法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经济法主体之间的法权关系,是在国家干预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干预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规范规定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01
指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和有关人员、个人等。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02
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它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03
指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
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
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从而使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某种权利义务关系。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事件等。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
指依法使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发生变化。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
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
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而不再存在。引起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主要有行为、事件和法律规定等。
经济法律关系的终止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经济法》法律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闰土
  • 文件大小5.97 MB
  • 时间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