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表创新设计
摘要:本文从核心业务的概念入手,对其性质进行分析和阐述,在此以此为思想对现行的报表做出了一定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核心业务知识经济财务报表
一、引言
著名会计学家M•查特菲尔德说:“会计主要是适应一定时期的环境需用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1]作为会计信息对外输出主要形式的财务报告正是这点的集中体现。
现行的财务会计产生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基础,以交易价格和历史成本为主线,强调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准交易)进行确认、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财务信息。随着信息革命、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正进入知识经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体化、金融化、智力化与高风险性等特点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也冲击着原有适用于工业经济的各种经济理论与会计理论。财务报告主体与信息需用求者在新的环境下对于财务信息的供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报告的改革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告改革涉及到全面损益、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分部信息与前瞻性信息披露等会计问题。全面损益观点改变了收入实现原则,人力资源会计对财务报告的权益观念、平衡等式、要素内容有很大冲击;衍生金融工具的以风险报酬转移进行确认和公允价值计量的思想丰富了财务报告确认与计量理论;分部信息与前瞻性信息披露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笔者融合了这些会计问题分析结论,采用划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思想设计了我国通用财务报告中的三大报表进行了重新设计。
二、财务报表改造思想——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
现行的美国等会计准则较健全的国家的会计惯例已经明确了持续业务、中断业务以及会计原则的变动的影响。分别反映正常业务或偶发业务(称为非常项目)的概念已包括在权威文献中,然而,这一概念的含义过窄,以致能够作为非常项目的业务很少。如果能够扩展非常业务或偶发业务(或事项)的含义,将更能服务于用户。因此,通过实证研究,AICPA的《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 —— A Customer Focus)中提出了将企业业务划分为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思想来改造财务报表格式,以提供最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趋势的信息。
1. 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概念
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指正常的或经常的业务、交易和事项,以及持续业务,不包括利息业务。“正常”意味着对特定企业来说是普通或典型的。“经常”意味着隔一段时间内将重复发生。核心业务包括正常或经营性经营活动以及经常性的非经营活动。之所以将利息业务排除在核心业务之外,是因为绝大多数用户在估价或评价一个企业信贷风险时,都将利息业务排除在核心业务之外。但对于金融服务等类似企业来说,有一部分利息业务(不是全部)将会包含在核心收益之内。
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是指非常的(对特定企业来说不是普通或典型的)或偶发的(在可预见的将来或者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前不会再发生)业务、交易和事项。例如中断的业务(管理部门打算放弃或中止的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指望再发生的巨额交易;罕见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偶然发生的交易,如很少出售不动产的企业出售一笔不动产;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等等。
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调查,几乎所有的用户都对核心业务收益这一概念感兴趣。用户承认就非常项目与偶发项目提供更多的信息非常重要。用户在确认一个企业持续经营条件下财务状况的主要趋势时,会消除非常项目和偶发项目对主要趋势的扭曲,分别考虑核心和非核心资产负债。评价一个企业或分析其机会风险时,许多用户都采用与核心收益相类似的概念,对企业所报告的利润进行调整,以更清楚地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概念与用户自己分析的思路是一致的。
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划分会因企业不同而不同,对信息可比性将有一定影响,其实,提出这一概念,是要建立一个表达信息的框架和原则,核心收益最终由用户做出自己的判断。报告主体应在附注中分别披露所有的非核心项目,以便于用户自己决定某一特定项目是否包括在核心收益中。
笔者认为首先财务报表所采用的形式,应当便于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力及其趋势,区分核心项目和非核心项目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且能够能更有效地说明企业的机会与风险,避免对企业发展趋势的误导。因此赞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并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综合报告《改进企业报告——面向用户》中的建议,对我国的现有财务报表按核心与非核心业务进行划分与重排。
三、资产负债表的创新
1. 资产负债表的创新格式
为区分核心资产和非核心资产负债,并加上衍生金融工具及人力资源的信息,需对资产负债表加以改进
贵阳保利公园2010卧室装修效果图 让你喜欢的黑白完美搭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