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平行光束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经反射后,不再平行
2.一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它的( )
A.速度是大小不变的 B.快慢是不变的
C.运动路线是直的 D.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的
3.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  )
A.
B.
C.
D.
4.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下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103kg/m3 20g
B.×103kg/m3 10g
C.×103kg/m3 20g
D.×103kg/m3 20g
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D.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6.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
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
D.罕见的海市蜃楼现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B.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只要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运动时间短的速度一定大
8.如图所示,一束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9.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10.下列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现象的是( )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电视机画面五彩缤纷
C.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D.色彩丰富的山水画
11.关于物体的质量,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同一块铁,做成铁锤质量大,做成铁管质量小
B.一块铝熔化成液体后,质量变小了
C.一块铜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D.一块铜在地球上时的质量比在月球上时的质量大
12.如图所示,是四种不同乐器。演奏它们时,我们看不到它们而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是依据听到它们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波形
二、填空题
13.动画片配音要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的声音,常采用慢录快放,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我们不看电影画面也能根据声音分辨出动画片中主人公的声音,这是根据_____来区分的。(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1)如图甲所示所测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cm;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时间为________s;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图丙中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图丁中的小东读数将会比真实值偏________。
15.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跟液体的体积V之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烧杯的质量m杯=_______g;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
16.如图甲所示,验钞机是利用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工作的。如图乙所示的电视遥控器,没对准电视机的接收窗口,而对着墙壁也能实现对电视的遥控,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
三、实验题
17.(8分)小吉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A、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实验最好选择____(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进行;本实验中为了看到并确定像的位置,有两处用到了“代替”的方法:
①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若移去蜡烛B,将光屏放在其原来所处的位置,在光屏上将____(选填“观察到”或“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
(3)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靠近玻璃板,则像将_________玻璃板;
(4)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18.(8分)小华想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大小是否有关”.实验桌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两个烧瓶内分别装有阻值为5Ω的电阻丝,第三个烧瓶内装有阻值为10Ω的电阻丝.实验桌上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小华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其中甲烧瓶中装有5Ω的电阻丝,乙烧瓶中的电阻丝阻值应为__________Ω.(选填“5Ω”或“10Ω”)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4)学习了本部分内容后,小华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了如下应用:为避免因线路结冰而倒杆断线,提高电网对极端气候、重大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重点科技减灾防灾项目——直流熔冰装置研制成功.该装置需要1至2万千瓦的功率,最大熔冰电流可达6000安,最长熔冰距离可达200公里.位于某电网线路上相距几十公里的A、B两地之间输电线路和固定在B地的熔冰装置如图所示.熔冰装置上的“+”、“-”是两个接线端子.(进行熔冰时输电线上的高压交流电已切断)
①该熔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的________效应,在熔冰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将电能转化为___.(选填“内能”或“机械能”)
②若要对A、B两地之间的“2”和“3”两根输电线进行熔冰,如何操作才是切实可行的(____)
A.分别将“2”和“3”两根输电线单独接在电源“+”、“-”两个接线端子上
B.将“2”和“3”两根输电线并联后接在电源“+”、“-”两个接线端子上
C.将“2”和“3”两根输电线串联后接在电源“+”、“-”两个接线端子上
19.(8分)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取两支的蜡烛甲和乙进行实验,如题图1所示: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
(2)小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甲,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乙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一边移动、一边眼睛在______(选填“A”、“B”、“C”或“D”)处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乙和蜡烛甲的像_________,此时蜡烛乙的位置即为蜡烛甲的______的位置,记下这两个位置,这时还可以说明像与物体的_______,移动蜡烛,重做实验;
(3)小明了解到平面镜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匀地镀上了一层金属膜制成的,如题图2所示;他有一个疑问:物体是通过镜子的AB面反射成像还是CD面反射成像呢?于是他将一支铅笔的笔尖贴在镜子上,如题图2所示,眼睛从侧面观察,若发现________,则说明物体是通过镜子CD面反射成像。
四、作图题
20.(8分)如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保留作图痕迹).
(_____)
21.(8分)如图所示,水中的C点有条小鱼,空气中的B点有只小鸟,请作出站在岸上的小明(眼睛在A点)观察到鸟和鱼的光路图(空气和水的密度均匀)。
(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10分)一 ,。求:
(1)这个瓶子的容积V。
(2)若在此瓶中装满另一种液 ,求这种液体的密度ρ液。
23.(12分)小明要利用天平“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铜线的长度,己知铜线的规格是平方(1平方即1平方毫米),铜的密度为。他用天平测出这卷铜线的质量,天平的读数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明求出这卷铜线的长度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详解】A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平行光束射到平面上,每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所以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也相等,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平行光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漫反射的反射面比较粗糙,入射的平行光的每条光线入射角不相等,则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也不相等,所以经反射后,不再平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的运动,故选D。
3、A
【解析】她加速起跑,速度越来越快,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根据闪频照片的原理,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符合题意的是A照片.答案为A.
4、A
【详解】由表格数据知道,当液体体积V1=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30g;当液体体积V2=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50g;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则
m总1=m1+m杯,
30g=ρV1+m杯,﹣﹣﹣﹣﹣﹣﹣①
m总2=m2+m杯,
50g=ρV2+m杯,﹣﹣﹣﹣﹣﹣﹣﹣﹣②
由②﹣①得:
ρ(V2﹣V1)=50g﹣30g=20g,
代入数据解得ρ=1g/cm3=×103kg/m3,m杯=20g。
故选A。
5、C
【解析】A、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A正确;
B、参照物就是在研究机械运动时选作标准假设不动的物体,用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故B正确;
C、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就不同,故C错误;
D、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6、B
【详解】A.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B符合题意;
C.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造成了光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A.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故A正确;
B.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路程相同时,运动时间短的速度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故选D。
9、C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A、划破夜空的流星,流星相对于原来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B、奔驰骏马的运动,骏马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植物开花结果,属于生物运动,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D、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相对于太阳有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A.霓虹灯的五光十色是因为灯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不是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B.五彩缤纷的电视画面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混合而成的,不是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
D.色彩丰富的水彩画是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调和而成的,不是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11、C
【详解】A.同一块铁,做成铁锤和做成铁管,形状改变了,但是物体中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没变,我们就说它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B.一块铝熔化成液体后,铝的状态变了,但其中所含铝这种物质的多少没变,则它的质量就不会变,故B错误;
C.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而与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和地理位置无关,所以一块铜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C正确;
D.一块铜从地球上带到月球上,尽管它的位置变了,但它所含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它的质量就不会改变,故D错误。
12、C
【详解】ABC.不同的乐器演奏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分辨出它们的依据是音色,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波形需要在示波器上才能显示,我们看不到它们而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是通过听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不是看波形判断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3、音调 音色
【详解】[1]慢录快放的方法,可以加快物体振动频率,所以,此时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
[2]不同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所以,根据音色,我们不看电影画面也能根据声音分辨出动画片中主人公的声音。
14、 减小误差 92 热胀冷缩 小
【详解】(1)[1],则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直径为:
L=-=
[2]多次测量时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3]分针超过一分半,则秒针读数为32s,故图乙所示时间为92s;
[4]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5]℃,℃;
[6]图丁小东仰视,读数为真实值以下,会导致读数偏小。
15、20 8:3
【分析】本题考查m-V图象,密度公式的应用。
【详解】[1]一般情况下,m-V图象的质量从0开始,而题中的图象质量从20g开始,且从题意知,m是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所以烧杯的质量m杯=20g;
[2]由图象可知,当V=80cm3时,甲液体与烧杯的质量m1=100g,那么此时甲的质量
m甲=m1−m杯=100g−20g=80g,
乙液体与烧杯的质量是m2=50g,那么此时乙的质量是
m乙=m2−m杯=50g−20g=30g,
根据得,
ρ甲:ρ乙= m甲: m乙=80g:30g=8:3。

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6919636
  • 文件大小2.65 MB
  • 时间2025-01-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