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广东省广州市育才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广东省广州市育才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广东省广州市育才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1.醋的妙用:可以软化鱼骨--煮鱼时添加少许醋,能将小鱼鱼骨煮得柔软可口:蛋皮剥壳-----煮蛋前,先在水中加些醋,煮好后便容易剥壳……,一瓶食用醋用去一半后,则剩下的醋 ( )
A.质量、体积、密度均减为原来的一半
B.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保持不变
C.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减为原来的一半
D.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减为原来的一半
2.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
A.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14min
C.在ab段处于固态
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
4.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B.屏幕上的“手影”
C.水中筷子“变弯”
D.街头路口的“凸面镜”
5.如图甲所示为一个超声波加湿器,如图乙所示为其内部湿度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为12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200mA,电压表的量程为0~9V.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RH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其阻值最大为120Ω(图中未画出).则在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湿敏电阻R的电流最小值为80mA
B.
C.
D.此装置能监测的湿度最大值为80%
6.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都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7.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8.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铝=×103 kg/m3 , ρ铜=×103 kg/m3)
A.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9.下列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根据雷声可知大雨即将来临
B.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病情
C.人们利用声呐探知海洋的深度
D.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10.如图,“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说的是( )
A.云向西飘移,就等于月亮向东运动
B.月亮向东运动,就等于云向西飘移
C.以大地为参照物时,云向西飘可说成月亮向东运动
D.以向西飘移的云做参照物时,月亮就向东运动
11.寒冬里,小新同学把烧杯中的水放在室外,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C段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B.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放热
C.AB、CD段物质在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D.整个AD段都是液态
12.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二女生跑800m正常需要30min
B.
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C
D.初中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二、填空题
13.如图甲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选填“一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白色银幕是为了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4.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控制噪声.
15.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16.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__,入射角等于__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__。
三、实验题
17.(8分)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2)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tBC=______s;vAB=_____cm/s;vBC=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是在做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18.(8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________)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4)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请你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
19.(8分)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丽家里新买一包打印纸,她想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出了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为29 cm和21 cm,总厚度为5 cm,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累积法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她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 g/m2,开始她以为这就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 g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你帮小丽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四、作图题
20.(8分)水中有一盏灯,它发出的光在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其中一束光线AO的折射光线。
(______)
21.(8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10分)为了使同学们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某校进行了一次“爱我家乡,激扬青春”的远足活动。从学校出发,经过2个小时,同学们到达了这次远足的目的地济南文化艺术中心三馆(美术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
(1)学习了速度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知道这次远足活动中同学们的步行速度,他上网查了一下,学校到三馆的距离大约是9km,请计算这次远足活动中同学们步行的平均速度。
(2),他上学所用时间是15分钟,请计算他家到学校的距离。
23.(12分)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为2kg,然后将用细线拴好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取出小石块,.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详解】醋用去一半,含有的物质变少了,所以质量变少,成为原来一半;一瓶醋变成半瓶,故体积也变为一半;醋这种物质没变,代表一类物质特性的密度就不变.
故选B。
【点睛】
质量是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密度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一般不随体积而改变.
2、C
【详解】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A.小鸟在空中飞行,小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鸟飞行属于机械运动;
B.河水流动,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河水流动属于机械运动;
C.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D.雨滴下落,雨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雨滴下落属于机械运动.
3、C
【详解】A.由图像可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故A错;
B.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4min,故B错;
C.在ab段还没开始熔化,所以处于固体状态,故C正确;
D.在bc段虽然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D错.
4、B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则发生折射现象。
【详解】A.“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屏幕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街头路口的“凸面镜”的应用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以及生活当中出现的现象。
5、D
【详解】由电路图知道,定值电阻R0与湿敏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量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湿敏电阻R的阻值为最大值120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最大总电阻是:R总=R0 +R最大=30Ω+120Ω=150Ω,故最小电流是:I最小=U/R总=12V/150Ω==80mA,此时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UR =I最小R最大 =×120Ω=>9V,由于电压表量程是0~9V,所以电流为80mA时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会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故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不能为80mA,即A错误;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道,湿敏电阻R的阻值越大,其两端的电压也越大,由于电压表量程为0~9V,所以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最大为9V时,此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知道,R0 两端的电压是:U0最小=U-UR最大=12V-9V=3V,则R0 的最小电功率是:P0最小=U0最小
2/R0=(3V)2/30Ω=,故B错误;
因为电流表的量程是0~200m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是:I最大=200mA=,故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是:P最大 =UI最大 =12V×=,故C错误;
湿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最大为9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I最小=U0最小/R0=3V/30Ω=,由欧姆定律知道,R的最大电阻是:R最大=UR最大/I最小=9V/=90Ω,由图乙知道此时能监测湿度的最大值为80%,故D正确,故选D.
6、D
【详解】A.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凸出,对光的会聚能力较强,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A说法错误;
B.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望远镜的物镜也是凸透镜,但其作用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近处,B说法错误;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故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C说法错误;
D.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得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D说法正确.
7、A
【解析】试题分析: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故应选A.
【考点定位】生活中的透镜
8、A
【详解】若二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铝球体积V铝=,铜球体积V铜=,因为ρ铝<ρ铜,所以V铝>V铜,又因为二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假设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两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两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9、D
【详解】A.根据雷声可知大雨即将来临,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病情,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人们利用声呐探知海洋的深度,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分析】判断运动与静止关键看选谁做参照物,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改变即为运动,如果不变即为静止;本题中说月亮运动,是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月亮与云的位置都在发生着变化。
【详解】“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中提到了两个物体,分别是“云”和“月亮”。由这句话可知,描述的对象是月亮,月亮在向东运动,而参照物就是云;所以月亮是以云为参照物,在向东运动。
故选D。
11、A
【详解】A.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水凝固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BC段是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A正确;
B.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是凝固过程,仍然放热,B错误;
C.AB段表示水放热降温,CD段是冰放热降温,C错误;
D.AB段是液态,BC段是固液共存态,CD是固态,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A.初二女生跑800m的时间在4min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C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C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二、填空题
13、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反射
【详解】[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在银幕上成放大的实像,那么胶片应该放在距离透镜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的位置;
[2]为了让观众看到银幕上的影像,白色银幕应该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14、振动 传播过程中
【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小明他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5、
【详解】由图可知,℃,℃。
16、 30° 45°
【详解】[1][2][3]由图可知,∠BOE=60°,所以
∠COE=90°-60°=30°
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30°;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折射角为∠GOD=45°。
三、实验题
17、小 1 20 50 变速
【详解】(1)[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2)[2][3][4]由图知,小车通过AB和BC走的路程:
sAB=−==40cm,
sBC=−==50cm;
所用的时间:
tAB=15:35:22−15:35:20=2s,
tBC=15:35:23−15:35:22=1s;
速度:
vAB===20cm/s,
v===50cm/s;
(3)[5]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18、运动 慢 匀速直线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或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或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详解】(1)[1]当以气泡为参照物时,玻璃管口的塞子相对于气泡,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气泡运动比较快时,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为了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3)[3]将表中的点一一在坐标图中描出来,然后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

广东省广州市育才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imenshu
  • 文件大小570 KB
  • 时间2025-01-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