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苏省海安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江苏省海安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liaoyume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江苏省海安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1.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20°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4.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5.要想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4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
A.70° B.40° C.50° D.140°
6.机器运转时常用皮带来传动,如图所示。传动时皮带要张紧,其目的是
A.使外形更加美观 B.增大主动轮的转速
C.增大摩擦,有利于传动 D.减小摩擦,有利于传动
7.吉他手在演奏吉他前,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拧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调节吉他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
8.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9.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那种做法是正确的
A. B. C. D.
10.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
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11.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2.六月六日被定为全国“爱眼日”,让我们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用眼不正确或长期玩手机的学生看远处的物体时,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甲所示),矫正时需要佩戴图中的哪种透镜
A. B. C. D.
二、填空题
13.请记录下列量具所测物理量的数值
(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N。
(2)图中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mm。
14.如图,某地一高楼的窗玻璃反射太阳余辉,酷似楼房失火。造成这种“失火”的原因,是因为玻璃反射太阳余辉属于______反射,而楼体外墙不会形成这种“失火”,是因为外墙的反射属于______反射。当时在高楼附近的一些人看不到“失火”是因为他们位置在玻璃反射太阳余辉的光线区域______。
15.×103kg/m3,用掉了质量的,剩余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kg/m3;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kg/m3。
1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________,在实验室常用________测量时间。
三、实验题
17.(8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18.(8分)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本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除了温度计,还需______;
(2)在加热过程中,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0
0
状态
固态
a
(3)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如表格中所示),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对应于记录的时刻是______min时;
(4)表格中a处应填______。由数据可知,冰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一样碎的冰做了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保证碎冰受热均匀),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了不同的图象(如图丙所示),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比小华的高
B.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多
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
(6)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和小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丁所示(环境温度低于0℃);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__(填字母)。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9.(8分)小明学习了惯性知识后,知道了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但通过观察小汽车的刹车过程小明有一个问题想不太明白:同一辆小汽车踩下刹车,速度慢时很容易就停下来了,而速度快时则不太容易停下来,由此可见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这难道不正说明了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吗?为搞清楚惯性大小到底和速度有没有关系,老师帮小明查阅了资料,找到了以下两个理论知识,并且和小明共同设计了两个实验来验证。
知识1: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不为0时,惯性大小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知识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由单位时间内物体速度大小的变化量来判定。
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一:老师用光滑的玻璃水平面(摩擦力忽略不计入、质量不同的小车A和小车B、细线、1个重物块M、速度测量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两次实验小车A和B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从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以知道:
时间
实验小车
0
1s
2s
3s
小车A
静止
5cm/s
10cm/s
15cm/s
小车B
静止
2cm/s
4cm/s
6cm/s
(1)小车A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同一个重物块拉动小车A和B的目的是_____。
(2)小车_____的运动状态更难改变,小车_____的质量大一些。这个实验验证了惯性大小确实和质量有关系。
实验二:老师利用1个小球、斜面、粗糙的水平木板、停表、速度测量仪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以此来模拟汽车刹车的过程,每次实验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开始释放,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释放高度
到达水平面的速度
速度从的时间
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
第1次
5cm/s
2s
5cm
第2次
10cm/s
4s
20cm
第3次
20cm/s
8s
80cm
(3)、、的大小关系_____,这三次实验中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应该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4)第2次实验,小球在水平面运动过程中每秒钟速度变化量为_____cm/s.这三次实验中小球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5)结论:同一个物体,受相同的外力,速度不同时,其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四、作图题
20.(8分)请画出:①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出折射角a;②经光滑墙壁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______)
21.(8分)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10分)武汉市道路路名牌从2016年4月起开始全面更新.新路名牌在原有中英文道路名称、方向的基础上新增了道路起止点及距离标识.如图甲是武汉市江汉区青年路上的一块更新后的路名牌,图乙是该条道路上的限速标志.
(1)根据图中的信息,计算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汽车通过全段青年路至少需要多少分钟?________
(2)为保证交通安全,图丙是该道路上的地埋线圈测速系统,用来测量汽车通过该系统时的速度从而判定是否超速.地埋线圈测速系统原理如图丁,汽车完全通过其中的一个埋设于地面的地埋线圈时,主机获得一个感应信号.汽车会经过两个地埋线圈,主机获得两个感应信号.主机测量两个感应信号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得出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汽车是否超速___________.
23.(12分)一个质量为259 g的铜铝合金实心球,其中铝的体积为30 cm3,铜的密度为ρ铜= g/cm3,铝的密度为ρ铝= g/cm3,不计混合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则:
(1)30cm3铝的质量是多少?
(2)合金球中铜的体积是多少?
(3)合金球的密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对于弦乐器来说,弦的松紧影响音调的高低,同样用力的情况下,弦绷紧时振动快,频率快,发声的音调高;反之则弦绷的不紧时振慢,频率低,发声的音调低故答案为D.
2、A
【详解】A.甲、乙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所以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3、D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详解】A.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项错误;
B.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时,则入射角为,所以反射角也为,故B项错误;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故C项错误;
D.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D项正确。
故选D。
4、A
【详解】“白日不到处”意思是指阳光照不到地方,阳光照不到是因为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背后形成影子的缘故,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故A正确。
5、A
【详解】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的大小为
故选A。
6、C
【详解】在用皮带传动的机械中,常需要把皮带张紧些,这是通过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有利于传动,而不是使外形更加美观,更不能增大主动轮的转速。
故选C。
7、B
【详解】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拧松琴弦,改变材料的松紧,从而影响振动的频率,进而影响声音的音调,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8、C
【解析】试题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
解: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
这个现象说明了:①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②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
9、B
【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详解】A、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使用方法错误;
B、温度计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
C、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使用方法错误;
D、温度计玻璃泡没有接触液体,使用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关键是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0、B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冰花”应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B正确;凝固的条件: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水的凝固点为0℃,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0℃,也可以低于0℃,故C错误;“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1、C
【详解】AB.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
C.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因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3m,同学距离平面镜为3m-1m=2m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3m+2m=5m,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选
A。
二、填空题
13、
【详解】(1)[1],指位于1N刻度线以下第3个小格处,。
(2)[2],即1mm,所测物体左侧与0mm刻度线对齐,,。
14、镜面 漫 以外
【分析】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这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表面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这是漫反射。
【详解】[1][2][3]高楼的窗玻璃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射到镜面上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发生镜面反射,处在反射太阳余辉的光线区域以内的人们,逆着光线看,看到这种光的亮度大,很刺眼,酷似楼房失火;则在玻璃反射太阳余辉的光线区域以外的人们看不到“失火”。楼体外墙表面粗糙不平,平行光射向表面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这是漫反射。
【点睛】
该题考查光的反射类型,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5、×103 4
【详解】[1]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用掉了质量的1/2,质量和体积均减半,密度不变,×103kg/m3不变;
[2]设钢瓶的容积为V,由ρ=可得,原来氧气的质量:
m=ρV=6kg/m3×V,
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质量的1/3,则钢瓶内剩下氧气的质量:
m剩=m=×6kg/m3×V=4kg/m3×V,
因剩余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剩余氧气的密度:
ρ剩===4kg/m3。
16、秒 停表(秒表)
【详解】[1][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在实验室常用停表(秒表)测量时间。
三、实验题
17、2N
【详解】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它的分度值,,指针恰好指到2N的位置,故为

江苏省海安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aoyumen
  • 文件大小857 KB
  • 时间2025-01-29
最近更新